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贡献 教育系统干部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本报10月19日综合消息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国教育系统广大领导干部以及师生员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不同形式收看、收听全会内容,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反响热烈。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说,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文化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要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校将坚持高端引领、优势集成、国际对话、源头创新、服务发展,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引领主流、占据前沿的学术领域,再出一批精品力作,为显著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基说,高校是社会的文化高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对社会的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辐射功能、提升功能和示范功能。高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文化的创新力、软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剑波说,教育系统作为教书育人、培养国家建设栋梁的基地,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平台,为学生提升文化素养提供更多的沃土。当下,要特别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其成为传播校园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服务学术的新平台、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亚光教授说,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应深入领会全会精神,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面向世界、反映时代精神的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学院副院长龙佩恒表示,高校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增强学校、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国家要发展,社会要创新,文化建设是源泉。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也离不开学问,只有不断加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才有可能保证我们的发展与创新。
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校长吴本荣说,今后学校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名校,努力发展硬件和软件设施,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着力体现陶瓷特色,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内涵。学校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传承优良校风,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用智慧谱写华夏辉煌的乐章,用双手托起瓷国明天的太阳。
复旦大学的学生对自己关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建设等话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的召开将给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带来一个春天,大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响应党的号召,丰富校内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文化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本报记者 唐景莉 徐光明 张宝敏 孙军 董少校 冲碑忠 刘文彧 通讯员 方明 王大勇 赵一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