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校责无旁贷
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首都高校师生备感鼓舞。连日来,记者走访各大院校,师生们认真学习全会精神,热烈讨论心得体会,群情振奋。
北京大学21日举行了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全会的决议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
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表示,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和旗帜,反映一个大学的特质。北大一定要认真思考文化建设与北大自身建设的关系、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发挥好“智库”的作用。
北大文科资深教授梁柱说:“以人为本是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也是会议决定的落脚点,高校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主题进行研究。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认为,在大学教育上,要注重将科学技术与艺术、人文相结合。”
清华大学师生热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认为文化是社会的精神体现,全会精神再次提醒我们要对这一问题重点关注。
清华人文学院教师王铭说:“大学是传承文化精神最重要的殿堂,对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建设任务,高校教师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及其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使命,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战略基础,也是现阶段我国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战略性全局问题。近些年,利益至上观念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文化道德体系的失落。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文化繁荣,从个体‘以人为本’的角度而言,要调整消费主义社会所导致的每个人对‘自我’、‘他人’和‘物’关系的错位认识,重新将之置于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与精神消费体系之中,并从三者的和谐中得到精神愉悦与幸福感。”
“无论对哪一个民族来说,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精神载体,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独特性的根源。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我们保持并发展中华文明的传统,为世界作出贡献。”清华大学水利系大四学生王瑜对 “文化强国”的概念感受强烈。
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们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第一感受是:期盼已久。他们通过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及时收听收看了关于六中全会的报道,普遍认为,六中全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在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教育水平等方面多做努力。高校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与生俱来就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说:“六中全会将文化发展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的高度,这是一个新意。文化本身就是主角,它不仅仅是一个平台,也不是被动地与经济融为一体,文化支撑经济转型,文化引领经济发展。”他同时指出,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与经济发展有很大不同,更有难度,更需要耐心,要更长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于翠玲表示,党中央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非常振奋人心。经济的大发展应该与文化的大发展相平衡。新闻出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可以对内加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提升国民的精神文化水准;对外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形象。
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对全会精神进行了集体学习和讨论。党委宣传部部长蓝晓霞说:“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文化研究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高校文化传播、选择和创造的功能,引领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
北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一重要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新判断。它对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北交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2010级同学林曼娜说。她的同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2011级的唐雄说:“当代大学生身为国家培养的新一代文化继承者,要力所能及地担当文化传播使者的任务,创造和谐完善的校园文化、学院文化、班级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记者 李玉兰 王庆环 靳晓燕 丰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