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清华教授:外来人口要取得北京户口可考试审核
2013-10-16    光明网-北京晚报

字体大小:

  人口进京 先考试

  清华教授:“北京是全国人民的,但不是全国人民都来居住、工作的地方”

  何谓城镇化?数以亿计的人口,正在经历一场遍及神州大地的流转。

  毋庸置疑,在这场流转之中,掺杂着无序、缺乏管理等诸多问题——北京人口总量已突破原规划中2020年人口目标——这也许仅仅是问题的一个面相。

  在城镇化当中,我们忽略了什么问题?“城市农村化”现象是否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又应如何“去农村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规划专家文国玮。

  “提高城市居民素质,

  是城镇化的最难点”

  记者: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您认为城镇化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文国玮:新型城镇化应该是高质量的城镇化,要追求五个目标。第一是要有好的经济效益,没有高质量的经济生产力,城镇化无法发展。第二是要追求优良的城市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生态、环保。第三是要有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管理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在目前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比较关注这前三个目标,但忽视了另外两个重要的目标:

  第四个目标是要追求更高的城市居民素质,不能大量的人进到城市里来,城市居民的素质反而下降了。城市居民素质包括文化科技水平、社会道德风尚和法律知识以及居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城市意识和行为准则。

  随着现代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要达到作为一个“城市人”所应该具备的“城市居民的素质”,就需要进行教育。“进城”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和文化基础水平,如果你一字不识,或者对新科技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到了城市里很多设施都不会用,就会需要很多人为你服务,这肯定是不行的。同时,城镇居民应该拥有基本的道德风尚和法律意识。也就是说,城市的人需要遵守城市的行为准则,恰恰这个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是最难做到的。

  第五个目标是要追求城市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的平衡协调。在这个平衡协调的过程中,在农村可以形成一个反吸引力,吸引一部分人留在农村。这一点,现在我们也远远没有做到。

  记者:为何说提高城市居民素质是城镇化最难的一环?

  文国玮: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往传统农村人的意识是一种个体意识,而城市人需要社会意识。在农村人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如果这种意识不转变,就会带来很多不适应城市的行为举动,给城市、给自己带来很多问题。

  城镇化是双向的。我们目前更强调的是单向的城镇化,这种单向的城镇化中,又特别强调人口城镇化。似乎把农村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就是城镇化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城镇化不但要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从农村引进来,还要将他们变成城市人。

  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一轮城镇化的过程,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是有计划地从农村选拔优秀的青年,到城市进行文化、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逐渐转变为城市人。可现在,一个农村人只要有个落脚点,甚至还没有落脚点,都可以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跑。而我们的城市管理缺失,对这种流动方式缺乏管理。导致需要到城市来,能够到城市来的人,未必真的能到城市里来;那些不需要来,还没有能力来的人,反而来了一大堆。这样就造成了现状无序的人口流动。

  目前城镇化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由于对城镇化的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太肤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教授缘何受聘世界一流大学
· 清华教授遭网络诈骗案告破,8名台湾嫌犯落网
· 清华教授司久岳获"轮椅上的好记者、好教授"称号
· 清华教授:中国工科教育如把好料子剪成墩布
· 清华教授热议高端人才培养 非一朝一夕之功
· 清华教授93岁仍坚守讲台,不给“有意思”的事业设限
· 清华教授施一公:今天我们怎样诚实地做学问
· 马约翰: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
· 叶企孙:没自然科学的民族 决不能在现代立脚
· 叶企孙:大师的大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