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金秋的北京迎来了第二届北京论坛的盛会。16日上午论坛的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之后各分坛立即进入热烈的主题报告和学者讨论阶段。在六个分坛中大众文化论坛的主题是适应本次论坛的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而设立的。首届“北京论坛”从全球定位设立了外国文学为主体的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着眼于亚洲,主办方将论坛的主题拓展为“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目的在于亚洲各国之间文化的进一步对话和交流。
大众文化论坛与会学者来自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报名参加的学者70余人。由于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也丰富多彩。本论坛的“最大特色就是‘杂’”,大众文化分坛的负责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建副教授如是说。各国学者们的论文不仅关注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斯兰前景和电影中的现代化叙事等理论问题,也讨论时下正火爆热炒的韩剧、日本动漫和村上春树。论文主题上自有关印度古老语言“梵语之天下”,下自现代版本的泰国爱情童话。学者们从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化学、考古学、文学语言等多角度作深入的个案分析,探讨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视野下亚洲各国大众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认真探讨亚洲大众文化的起源、形成、结构、功能和定位,探讨亚洲各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相互影响,尤其是讨论在以美国文化为主流的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本土文化对传统和创新的态度和对策。各国学者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关注大众文化的视野多元,研究的角度各具特色,本次论坛真正做到了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对话。
大众文化分坛的议程分三阶段进行。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院陈卫星教授、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教授主持,19位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泰国、印度、缅甸、土耳其、菲律宾、韩国等国的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主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宜久教授在主题报告《关注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中认为,大众文化具有激励民众、动员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人们可以引进外来文化,但不能忽略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的建设。文化的发展依赖经济实力的支持,反之,文化也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大众文化商业化了,就会变味而失去文化的本性,不再是精神产品。泰国学者素吉达在题为《爱情童话在现代泰国全球化环境中的表现》的报告中认为全球化给泰国人民带来了许多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爱情观念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以西方的现代方式表达泰国传统的概念。印度浦那大学莲·波教授在《梵语之天下》的主题发言中以详实的事实证明古老的印度梵语曾经穿越时空的界限,在东西方传播。她认为,梵语的“全球化”历史说明世界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语言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文化的载体。中国青岛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报告中总体回顾和审视了村上春树成为世界性文学现象的现状及其原因,并认为“村上现象”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国家文化、社会以至历史传统的诸多差异。他认为村上春树的进一步全球化和进一步本土化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被称为“韩流”的韩国影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席卷东亚的重要文化现象。中国传媒大学陈卫星教授在《现代性的一种叙事》中认为,韩剧是了解韩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文本,也再次证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悖论:即全球化和本土化并存,同质化与异质化并存,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并存。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宗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论坛中多位学者就此问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印度德里大学阿妮达·沙曼教授在《全球化和佛教世俗化在东亚》中认为,全球化是经济的全球化,而不应该是文化的全球化。她以佛教在东亚各地的影响为例,认为佛教是解决全球化问题的途径,亚洲各国应该用佛教这种东方古老的智慧对抗全球化的世界“灾难”。中国社科院周燮藩教授在《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伊斯兰教》主题报告中,通过对伊斯兰教历史、现状和前景的分析,认为伊斯兰教作为传统文化,存在一个现代转型的问题,学者们需要在现代条件下对之做出新的解释。日本末木文美士教授在《日本宗教的复杂性和展望》的报告中梳理了日本神道教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了神道教与佛教和基督教之间复杂的关系。他认为现在的神道教被政治化了,成为日本民族主义的神道教。
菲律宾大学吉里奥·亚玛瑞尔教授在题为《在全球化时代定位菲律宾人的大众形象》的报告中,介绍目前菲律宾国内艺术界文化界盲目崇拜美国文化的现象。他的调查表明,菲律宾80%的年轻一代希望生活在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去不愿意生活在自己的祖国。他的论文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许多代表谈及自己国家欧美文化的日益盛行,本土文化的日渐式微。如何防止全球化给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本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亚洲各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接受西方文化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只是要在接受过程中防止负面效应的出现。文化本身并无强弱之分,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希望,尤其是东方文化应该凭借东方智慧创造和谐世界。
本论坛的各国学者还论及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也谈及各国本土文化生存发展、宗教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和理解上的隔膜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媒体的改革等热点问题。学者们希望全球化过程是东西方文化传承、借鉴、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追求和谐世界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所谓“全球化”进程。与会学者共同期待着明年的论坛,认为这样的讨论对亚洲各国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很有裨益。
大众文化论坛19位学者的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综述和回顾学者的讨论话题,可以做如下的归纳:
一、“全球化”浪潮下,亚洲各国应以怎样的心态和策略对待外来文化?
二、什么是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什么是大众文化的特质?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亚洲各国应采用什么文化策略?如何利用东方古代的智慧对抗全球化的浪潮?
三、日本动漫、韩国影视等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殖民?正如美国文化渗透亚洲,日本利用漫画达到殖民目的?
四、全球化背景下亚洲宗教的发展变迁?伊斯兰教是否是一种大众文化?日本宗教的复杂性和发展历程?
五、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大众文化传播者的中国媒体应该如何进行改革?
六、如何避免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