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媒体选萃
绿色奥运: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7-10-15  北京论坛  王如松

字体大小:

 

  王如松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副主席,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常务副主席,国际生态学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执委,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生态学报》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命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荣获国际人类生态学突出贡献奖。

  兴办绿色奥运、建设生态北京,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近年来,首都城市建设的速度之快和环境改善力度之大,举世瞩目。我们正在实践大多数绿色奥运的承诺的同时,也正在反思:备战绿色奥运,我们准备好了吗?

  绿色生态文明亟须到位

  绿色奥运不仅需要比赛场馆、宾馆饭店、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的“绿”,更需要全市每一个角落都有绿色风貌、绿色精神、绿色文化和绿色行为。世界关注最多的是快速发展中的北京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奥运报道不会只局限于北京的历史文化和CBD风貌,也不会只局限于官方交流、院校来往。走遍北京大街小巷的几十万记者、运动员和观众更会关心北京人是怎样想、怎样做、怎样生活、怎样参与的,更看重的是城市每一个阶层包括外来农民工有什么样的绿色意识和绿色行为,城市每一个角落包括城乡接合部有什么样的绿色风貌和绿色文明。

  应当指出,在整个绿色奥运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为多而实,社会参与少而虚;环境建设的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少,作为绿色奥运灵魂的生态文明尚未在全市蔚然成风。北京的市容、市貌、市风尚难经受绿色奥运的检验。

  我在国际一些环境和生态学术组织兼职,外事来往较多,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绿色奥运报以厚望,也十分关注北京的社会风气、生态觉悟和城乡接合部的环境面貌。我常陪一些外宾坐公交、骑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城乡接合部考察城郊自然和人文生态。他们在惊叹北京城市发展规模和奥运建设速度的同时,对城市一些角落的脏乱差现象与部分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很有意见。

  其实,很多环境问题不只是资金投入或技术设施问题,更多场合下是一个认识问题、管理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认识不够、责任不清、监督不力、管理不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软件原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往往比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多得多。

  响鼓还得重锤敲。一个文明社会的公民,其文明行为不仅需要启发和诱导,更需要规矩和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对随地吐痰的教育加处罚式的管理很有成效。非典流行期间,群众严格“执法”,北京城乡一片净土,街面垃圾、痰液乱扔乱吐现象很少。但非典风头一过,北京垃圾、废弃物等随地乱扔,城郊餐馆、街道脏乱等现象一如既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没有规矩,多数原来守规矩的人也会从众,回到不良习惯。市政府为解决环境问题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社区力量这支生力军却没有很好地利用。

  绿色奥运建设是一个宏观整合过程、观念升华过程、产业转型过程、知识创新过程、文明凝炼过程、奉献参与过程以及人和环境的再塑造过程。绿色奥运包括景观生态的绿和人类生态的绿。前者是硬件工程,包括蓝天、碧水、青山和绿城工程,市政府已有所部署,仍需加大实施和监督的力度。后者是软件工程,需要大力提高决策者、企业家和民众的生态意识和建设能力,形成自觉参与的良好机制和政府、企业与公众三方的密切配合。促进城乡环境的净化(干净、安静、卫生、安全)、绿化(乔、灌、草协调,自生、共生、再生机制和谐)、美化(形态、功能、过程、行为)、活化(水欢、风畅、土肥、生茂)与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人气、文脉、肌理、风貌)。

  穷则思变 出奇制胜

  社区生态知识的贫乏、群众生态意识的低下、城市环境综合管理的滞后虽然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但穷则思变,只要我们能科学认识差距,有决心、有信心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生态普及的广度、社会参与的深度、文明建设的速度和贯彻实施的强度,创建一种通过绿色奥运大幅度改善环境、大规模建设生态、大范围提高生态意识的生态北京新模式,就一定能在生态文明方面后来居上、出奇制胜,给占世界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作出一个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变环境劣势为生态建设优势的榜样。

  如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问题首先是人的行为问题,不一定要等有钱了才能改造,也不是只有市场机制才能办成。北京一些城中村硬环境暂时可能还没有条件全面改造,但只要把每个人都发动起来,软环境却不难改造,起码发动群众自觉监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占道路、乱排污水的不文明行为是不难的。为此,需要利用社会主义优越性,强化生态文明管理,短期内把全社会发动起来。

  强化政府对北京生态文明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纲,强化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软件建设能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具体任务,并将绿色奥运的任务逐级分解到每一个街区、单位和个人,诱导、规范和监督企业和社会的环境行为。要协调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民间的绿色行动,监督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加大绿色奥运行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行动计划实施中接受法律、民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同时,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发动一场绿色文明运动,打一场人人参加、家家奉献的“普及绿奥生态知识,整治街道环境面貌,打造首都生态文明,迎接奥运八方来客”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战争,普及绿色奥运的生态知识,消除北京市的不文明死角,使绿色文明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发动每个北京成年人和学生都来参与绿色奥运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普及活动。要制定相关环境管理条例和生态文明公约,并使其家喻户晓。

  要把绿色奥运行动和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扶持各种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商店等示范工程的建设。要将思想工作和行政手段相结合,诱导和动员每一个北京市民和单位为改变本部门、本街区的环境面貌建言献策、尽心尽力,把绿色活动扩展到全市每一个角落,诱导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教育、宣传、激励和监督作用,编写生态文明建设手册,出版各种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读物、声像制品和影视作品,率先将北京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知识水平提高到或接近奥运城市的水平。

  社区环境按街道、居委会和单位划分和推行门前和院内的绿色奥运承包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户,使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做到每一个厕所、每一个垃圾站、每一段河沟、每一节街道、每一棵树木、每一片草地、每一个屋顶、每一个烟囱、每一个工地、每一个广场景观和市民行为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监督。

  建立北京社区生态文明纠察队,组织街道或社区有精力有热情的退休职工或下岗工人,对社区环境卫生和市容市风进行监督、检查、巡视,对违反社会公德、破坏生态卫生的个人、团体和单位进行教育、纠正并按规定缴纳适当罚款;在小区环境改善上,应将进入小区的外来废弃物回收人员进行整编、培训, 每个垃圾存放点固定专人负责分检、回收、保洁,并逐渐将其中合格人员纳入社区物业管理的编制,实施企业化管理,解决农民工的创业问题。

  积极引导和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成熟技术基础的生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废弃水分散治理系统回用工程、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清洁利用工程、生态卫生厕所示范工程、绿色超市工程(如提倡可多次使用的布袋购物、塑料包装袋的有偿使用等)、绿色食品和生态产品示范工程、生态交通示范工程、生态建筑示范工程、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奥林匹克村及比赛场馆生态建设工程等10项典型示范工程。并在奥运会上作为生态旅游项目系列推出,为绿色奥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来源:科学时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聚焦!北京论坛分论坛 国内外学者热议科学文化
· 2019年“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北京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 2019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北京论坛邀您参加
· 北京论坛(2011)举办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出席
· 2009诺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 关注金融重建
· 企业责任分论坛:法学与管理学深入对话
· 北京论坛金秋隆重开幕 中国教育网受邀全程报道
· 北京论坛:日益成为世界学者的世界级对话平台
· 北京论坛日益成为世界学者的世界级对话平台——“北京论坛2007”新闻发布会吸引众多主流媒体
· 北大校长许智宏:北京论坛向世界发出“和谐”口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