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萱
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环境能源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土建系,1982~1991年主要从事北京市水环境管理、建设工程环境管理,1991年以后主要从事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历任北京市环保局处长、副局长,北京奥申委环境生态部副部长,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务。
“绿色奥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它代表环保,有人说它代表生命,有人说它代表和平。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认为:“我们的绿色奥运,就是以改善北京的城市环境为重点,用环境友好的方式举办奥运会,通过筹办绿色奥运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什么是绿色奥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成功,在国际奥委会看来,北京是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确定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余小萱介绍,北京的绿色奥运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重点内容。首先,用环境友好的理念来筹办奥运,保证奥运会在善待环境的条件下举办。对于场馆规划建设、市场开发、餐饮服务、住宿服务、赛时交通服务、大型活动组织等各项筹备工作,都考虑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指南,提出了环保目标和要求。
国际奥委会提倡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关注环境保护,因此,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成为了绿色奥运的一大重点。余小萱说:“绿色奥运工作不只为了奥运会17天的环境,更是为了让百姓在备奥运前后都能享受到好的环境。通过筹办奥运会改善城市环境,使北京成为更宜居的城市。”
余小萱指出,利用奥林匹克的舞台宣传环保、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绿色奥运的又一重点内容。绿色奥运的宣传主要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包括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业、绿色旅游等。第二,奥组委对环境保护、绿色奥运理念的宣传。第三,奥组委组织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如“绿色梦想,彩绘奥运”学生绘画比赛、“留住一桶水”家庭节水DIY活动、“绿色奥运,绿色行动”宣讲团的报告会等。
“绿色奥运的遗产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余小萱说,第一,奥运工程将成为绿色建筑的示范样板工程,如奥运村、国家体育馆等都将成为节能、环保材料与环保技术应用的亮点;第二,北京市的环境将得到持续的改善,使公众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空气、饮用水和生活环境;第三,形成良好的关注环保的机制,包括企业、公众的参与以及政府的支持,三者形成互动的环保机制;第四,奥运会的环境管理经验可以为大型活动的组织提供借鉴。
绿色奥运,备战如何?
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要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办一届绿色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而我们的北京准备得怎样呢?
1998年,北京的天然气使用量仅3亿立方米,2006年,这一数字变为38.38亿立方米;1998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等于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只有100天,2006年,这个数字已增加到241天;1998年,北京市的绿化覆盖率是35%左右,2006年,已经达到42%;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还没有污水处理厂,2006年,北京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
这些数字的变化佐证了北京改善环境的决心与成效,也见证了北京兑现环保承诺、建设绿色家园所走过的不凡历程。
在整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尤其是场馆建设方面,“绿色奥运”理念是建设者们始终践行的原则与标准。一批批环保设计的推出,一项项节能技术的使用,一个个绿色工程的亮相,都是“绿色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
开发太阳能成为奥运工程节能环保的最大亮点。余小萱介绍,奥运村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太阳能直流真空热管技术,安装了6000平方米太阳能集热板,能够满足16800多名运动员和官员的洗浴热水需要。
保水节水是奥运工程的第一原则。据介绍,奥运工程设计了中水利用、雨洪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许多保水节水措施。奥运会新建场馆都设计选用市政中水或自建中水站解决冲厕、绿化等用水需求;奥林匹克中心区及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所有污水通过市政管线回到清河和北小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后的中水再返回奥林匹克公园,用于冲厕、绿化、景观用水等,实现污水100%回收处理;奥运村内还自建景观花房生物处理生活污水项目;为了利用雨水,大部分新建场馆的室外硬质铺装区域采用透水砖,增强渗水能力;同时,很多场馆绿地灌溉都采用夜间灌溉系统、微灌技术等。
据了解,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深井热水、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占奥运工程总面积的26.9%。
来源:科学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