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走过了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回顾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我们对前辈们满怀崇敬之情。在新的历史阶段,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重任在肩,要继往开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新中国开辟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
6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改天换地的6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迅速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伴随新中国前进的历史脚步,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也进入了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百业俱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23页)1956年,党和国家组织制定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12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同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极大鼓舞和激发了科技界、文艺界以及其他各界广大学术工作者的积极性。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艾思奇、李达、何其芳、孙冶方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术大家,对创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时期开辟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的新局面。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内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文化大革命”那一场浩劫。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总体上陷于停滞甚至出现某些倒退。这场严重的失误和劫难,不但打断了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威信,损害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个恶果是尤其严重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中央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恢复并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科学和教育提到战略高度。邓小平同志强调“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他还具体地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要赶快补课。1977年,党中央作出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决策。1983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198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正式设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四个同等重要”,“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定位和使命。2004年,党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60年来,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同党和国家的大局同步,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队伍日益壮大。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创办的首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只有近代史、考古、语言、社会四个研究所。1955年,中国科学院设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相继成立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法学、考古、语言等15个研究所。1977年,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建立了地方社会科学院,形成了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党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军队院校五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系统。现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研工作的人员近40万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0多万人,专职研究人员3万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