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薄弱环节
提高质量成高教最核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来,各地高校把提高质量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针对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薄弱环节,着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优化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加艺术学门类,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与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国家亟需学科。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科专业种数由原来的621种调整为443种,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人才类型结构。2010年,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140多所高校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专业。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2010年占录取硕士生总人数的25%,比2009年增加11个百分点,2011年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30%。积极筹备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设立“专业建设预警、监督机制”,逐步形成本科专业设置咨询、评价、信息发布及预警的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农科教合作培养人才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项目和计划为平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2011年共安排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计划562人,比2010年增加240人,增长75%。各高校积极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理念和模式,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在“元培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学科项目组。清华大学选择已有较好基础的数理基础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联合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中山大学实行以学院按一级学科目录进行大类招生,并逐步过渡到文、理、医等大科类招生。
三是着力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第一是加强质量保障条件建设,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制定“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第二是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各地各校严格教学管理,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黑龙江、陕西等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对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湖南大学推行“985”首席科学家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教学系列教授岗位。第三是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加强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形成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引导开展学校自我评估。稳步实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对已参加过教学评估的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扎实推进学科专业评估。目前,初步形成《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框架》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河南省级财政每年单列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贵州组建高等教育督导团定期采集、整理、分析全省高校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和数据,不用学校作专门准备、不给学校增加额外负担。内蒙古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保证自治区直属高校经费逐年增长。第四是完善高校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新建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布局4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高校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校与区域、企业、院所协同创新,加强知识服务和技术转移。推进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制度,颁布实施《高等学校科研助理管理办法(试行)》,促进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若干意见》,组织策划“科教结合联合行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