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本报一直关注着灾区孩童的心理健康。4月18日,本报A4版“他们需要‘心灵之手’抹去阴影”的报道出街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重视。昨日,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科宇称,在当前环境下,最主要是重建儿童的安全感,一时的游戏只能带来一会欢乐,儿童需要大家长期去关注。
一起玩游戏
昨日上午(2010年4月19日),广东边防总队官兵在驻地营区发现,附近帐篷里有些小孩郁郁不欢,神情悲伤。医疗救援队队员、总队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方爱清、杨科宇等把十多名小孩组织起来,通过与小朋友一起做丢手绢、天气预报等游戏开导他们。
刚开始,今年10岁的永青拉措情绪低落,对官兵们和其他孩童都比较排斥,在孩童中显得比较孤僻。连官兵递给她牛奶和食品都拒绝。经过游戏后,她的小脸上逐渐露出天真的笑容,开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不时还投入医师杨科宇怀中撒娇。
提起地震时的情景,永青拉措说,她当时正在上学路上,地震发生时她并没有受伤,但有同学被埋在土堆里。地面不断摇晃,周边房屋开始倒塌,她感觉到很害怕,好担心石块会砸到自己。当记者问到现在怕不怕,她连称不怕了,“和他们玩游戏很开心,而且方阿姨告诉我那些悲惨的事情已经过去,不会再发生了。”永青拉措笑着说。
在玉树孤儿院,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心理咨询师杨科宇为11岁的代吉文毛、10岁的将巴才仁两个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干预治疗。11岁的四年级女学生代吉文毛在地震失去了双亲,前天才来到孤儿院。众人无论问她什么问题,她都沉默。在杨科宇疏导下,她才开口一直说,她很想哭,但一直无法哭得出来。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家园,早日回到自己的家。
重建安全感
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科宇告诉记者,儿童灾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依据灾难发生后的阶段以及一些外界因素而发生变化,大多数儿童灾后一周症状开始减轻、一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最主要是重建儿童的安全感,帮助儿童重获对生活的控制感,鼓励和引导儿童发展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表达情感,重建社会关系。
杨科宇说,通过接触,了解到孩子们的心里确有阴影,他们把悲伤都压抑在心中,想哭都哭不出来。这些情绪并非是心理医疗师说几句话就能引导发泄出来的,需要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大哭或大笑去疏解。最怕的就是他们在半夜醒来,忧郁又没有人安慰,长期下去会导致他们心理扭曲。
(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