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第一堂英语口语课,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澳大利亚籍外教迈克像往常一样打开微格教室的网络视频,听课的学生,除了竹西中学的城里孩子之外,还有结对学校高邮市甘垛中学、车逻中学的农村孩子。迈克丰富的肢体语言、变戏法似的拿出的一个个教学道具,让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外教的乡镇中学学生也过了一把外教瘾。
在扬州,同步课堂已成为城乡学校的教学常态。同步课堂上,不仅城乡学生同上一堂课,而且城乡教师也能共上一堂课。课后,城乡学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共同评课。
这一切变化都归功于扬州市大力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2003年至今,扬州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仅带动了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大大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办学差距,正在对教育改革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扬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余如进说。
目前,扬州市已成功创建数字化校园300多所,占学校总数的80%,并正在将现有数字化校园逐步提升为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带动了学校管理和办学模式的转变。扬州教院附中将巡校巡课、集体备课检查、学生行为规范习惯一日养成、师生食堂评价等管理的全部过程和检查结果上传至学校内网,推动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扬州市文津中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备课、上课、布置和批阅作业。目前,文津中学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教研平台,包括网上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上传、外聘专家在线指导、在线听评课、网上专题研讨等,大大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也让城乡学校的深层次交流成为可能。2009年,扬州市启动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首批26对52所学校网上结对,结对内容包括校长结对,部门结对,教研组、备课组结对,年级组结对,教师结对,班主任结对,学生社团结对,班级和学生结对,实现了师生网上结对全覆盖。截至目前,扬州市共有111组343所学校参加了网上结对,占全市学校总数的80%,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每周五下午,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的教师,只需轻点鼠标,输入账号,登录网络备课平台,便可以与扬州市区文津中学的教师一起备课、教研和交流。现在这种学习和备课方式已成为城乡教师的习惯。吴桥中学的教师说:“不出校门,我们就可以与名师对话。小小网线,把城市里的好教案、好课件,都送到了我们手上。”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下,农村教师队伍大变样。近两年来,全市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数量大幅增加,农村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以平均每年31%的速度递增,农村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递增。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