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悲壮的《满江红》导入,将同学们带入了悠久的历史长河……这个场景是江苏省扬州竹西中学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政史组开展的网络直播课堂。2018年4月3日下午,扬州市竹西中学历史组老师许秋芸利用网络在线同上一节课的方式,开设了一节《金与南宋的对峙》公开课。她用图册、史料、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课程有序推进。让学生了解了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岳飞抗金、宋金对峙等历史。两校同学在许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气氛活跃,特别是喀拉布拉镇同学丝毫没有第一次见面的羞涩,反而像是早就认识的老朋友一样,大胆举手,畅所欲言,互动效果非常好。互联网跨越时空,联结两校,促进两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建设。
扬州竹西中学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结对组历史课
据了解,扬州市教育局和新疆新源县教育局以同步/专递课堂应用模式为切入口,大力推进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的实施。扬州市教育局新建网上互动视频系统将3200余节同步课程优质课对新源县所有学校免费开放。2019年,扬州向新源县学校赠送20余万元的共同体教学设备,2020年继续投入了60万元项目经费。一年多以来,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建设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七个一体化”,将共同体建设向纵深推进
扬州新源共同制定项目方案,各遴选7所学校开展共同体建设,双方以网络为平台,以“七个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将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建设向纵深推进。
“七个一体化”即一体化学校管理:每季度各结对组的校长召开一次网上管理工作研讨会。一体化师资培训:每结对组明确两名以上中青年教师在结对指导教师的帮扶下,在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论文写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取得表彰或奖励。一体化集体备课:通过视频平台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教师网上集体备课活动。一体化教学研究:结对学校的骨干教师每周在微格教室开设一次网上研讨课。一体化德育活动: 结对组师生每周开展一次业务培训、德育教育、竞赛指导、专家讲座、国防教育、社团交流等网上互动活动。一体化优质资源:两地学校最新试卷练习、课件素材、教学课例等校本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一体化智慧平台:应用扬州智慧学堂平台将结对过程平台化,将结对成效数据化。
项目实施以来,两地学校呈现出“教师天天有互动、组室周周有研讨、校长月月有交流”的良好态势,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各结对组形成“一套方案、一组活动、一个特色”,并形成物化成果。
因地制宜,教育合作特色不断彰显
扬州和新源两地学校因地制宜,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多种新特色应用。
1.形成网络集体教研新思考
扬州市竹西中学语文老师李超执教了一堂网络课程《马说》,以读贯穿整节课,音读、意读、情读,循循善诱,丝丝入扣,内容充实,教学扎实,情感充沛,将一堂语文课阐释得鲜活而富有启发性,扬州和新源的师生课堂互动十分活跃,整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扬州竹西中学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结对组语文课
扬州市竹西中学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通过双方协商,在开设的部编教材学科中,由整单元教学的分析来确定的项目,形成了网络集体教研新模式:确定教研项目--形成初步教案--主备人主备--各自复备--形成教学教案--教后反思。此外,两校经常开展班主任交流活动,通过这样的交流方式,让两校教师分享了管理班级的经验,交流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感悟和思考,让参加活动的老师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为今后管理好班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扬州竹西中学与新源县喀拉布拉镇中学结对组班主任网络分享会
2.形成校际阅读教学新思维
《窗边的小豆豆》是扬州市沙口小学与新源县第三小学两个班级的孩子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一起上的一节课。“课堂上,如果环节过多,形式太花,务必减少孩子们与书籍的零距离接触。因此,我认为一堂课,一定要留有更多的空白让孩子走入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扬州市沙口小学老师蒋爱华表示,作为读前指导课,教学目标应该特别明晰,就是极大程度地调动扬州新源两地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其迫不及待地走入文字,对话作者。
扬州市沙口小学与新源县第三小学结对组远程同步教学
扬州市沙口小学与新源县第三小学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兴趣'主导下的儿童文学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范式”,由扬州市沙口小学教师执教的读前指导课和读后分享课均同步传递到新源县第三小学,三小教师结合本校经验和学生实际做出适当调整,加强阅读实践与互动,形成推介微课铺垫--读前指导课引导--读后分享课提升--测评交流推进的异地阅读新结构。
扬州市沙口小学与新源县第三小学结对组校际阅读教学
3.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
新源学校年轻教师多,少数民族教师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扬州教师带动新源教师的案例居多,但也有例外。新源六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探索出网络师徒结对的新措施,扬州市翠岗中学的结对徒弟们借助平台、微信、QQ等方式,通过两校名师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班主任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积极学习新源六中师傅的成功经验。
扬州市翠岗中学与新源六中结对组线上网络教研
2017年2月,扬州市翠岗中学张志强和宝应县山阳镇中学骆华勇,服从组织需要赴伊犁新源县六中援教。2018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新源县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扬州援疆教师张志强、骆华勇组织策划新源县班主任“微讲坛”交流研讨会,来自全县30多所中小学100多名班主任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及优秀班主任围绕研讨会主题“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分别从师生关系、班干培养、小组建设、班级活动、习惯养成、励志教育等不同角度作精彩讲座。在交流环节中,来自各个片区的班主任代表提出了自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想法和困惑,专家们都一一予以分析和点评,给出指导建议。
扬州援疆教师助力新源首届班主任“微讲坛”
扬州新源共同体项目学校通过协同研究、专题讲座、合作教研、远程互动等方式,形成教育合作的新模式:一是打造多种应用范式。两地学校以“互联网+课堂导学”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差异性发展。二是推进多领域合作交流。两地学校全面开展各领域的交流与研讨。教务、教研、学工、德育等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聚焦如何突破时间差异问题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特色研究项目的深入推进。三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两地学校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人文、科学情怀,让文化精神力量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四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两地学校按照行政部门、任教学科、班主任等类别,将双方学校教师进行一一结对,做到全员覆盖、全科覆盖,依托两地名师工作室,促进年轻教师与名师结对,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合作成果丰硕,实现共同进步
两地学校在扬州新源原有的网上结对工作基础上,深化共同体项目的实施推进,通过网络平台交互合作探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全年两地学校开展了一体化德育活动100余次,一体化优质资源组内共享7000MB,形成同步及专递课堂近500节,在各类活动中获奖300余人次。通过项目的深入实施还实现了两地推进社会公平、实施国语推广、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促进民族团结的项目宗旨,不仅如此,共同体实践项目还部分缓解了新源县学校的师资缺乏、部分学校“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得到两地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
相关链接:
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在教育部科技司领导下,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实施了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2018年度项目聚焦在同步/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及翻转课堂三类信息化教学模式上,形成了一批成熟度高、可借鉴、可推广的,以实践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
扬州·新源两地学校网上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是同步/专递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共同体项目。
作者:中央电教馆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责编:项阳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