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饶尼玛,又名郭卫平,男,藏族,1955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民族教育研究》主编,另兼任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央民族大学(下文简称:民大)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民族高等院校。2011年,民大将迎来建校60周年的大庆。相对于民大的历史来说,民大的信息化建设历程略显“年轻”。光阴荏苒,如今,民大的信息化规模和成效已经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中央民族大学实际上已经实行一种没有CIO的CIO制度,成立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深入信息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保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不存在重复和浪费的问题,也不存在贻误工程的问题。他积极提倡改变传统理念和重新认识信息化建设,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民大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以应用带动工程项目
《中国教育网络》:十二五期间,CIO体制建设将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之一,您如何评价CIO的作用?
喜饶尼玛:CIO体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没有CIO的统筹规划,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的现象,这样就会形成不必要的支出和混乱的局面。中央民族大学实际上已经实行一种没有CIO的CIO制度,成立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信息部门的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从信息化的细微处入手,对购买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建设机房等环节进行详细审批规定,从而保证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开展。学校信息化建设多年来基本上不存在重复和浪费的问题,也不存在贻误工程的问题。
《中国教育网络》:在没有CIO的CIO制度的指导下,民大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哪些成效?具有哪些特点?
喜饶尼玛: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时间是在20世纪末,当时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与国内的其他院校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2000年完成校园网建设起,民大陆续完成校园一卡通、万兆骨干网、数字图书馆、数据中心、公共数据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库以及数字教学环境的建设。2006年,数字校园工程通过验收。近年学校又建设了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移动数字校园系统、容灾机房、网络电视台等。总之,民大十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信息化的角度而言,学校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对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包括:
1.学校领导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十年来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讨论信息化的问题,从方案论证到招标等重大问题都被列入议事日程。
2.花钱少,见效快,范围广。我们在信息化上的费用要远远少于其他重点院校,但是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全部规定的任务。我们还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等一并列入数字校园建设的范畴。
3.以应用带动工程项目,所有完成的项目都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发挥重大效用。信息化系统目前已成为我校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国教育网络》:民大在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到稳定发展?
喜饶尼玛:民族院校底子薄、创收能力差,信息化工作又是一项花钱多而见效慢的系统工程,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信息化工作是不现实的。
在“211工程”和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本校信息化工作初见成效。但是高校的信息化工作并不仅仅是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即可,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规划与实施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学校的技术部门和专家,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这样才能做到项目整体成功,保证每一个项目都不发生重大失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