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到玉树,灾情发生后,最先要保证与外界通讯的畅通,我们运用科技手段保障通讯的畅通。这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敏说。
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系统(MiWAVE)是专为地震、水灾、雪灾、紧急军事事件、紧急社会事件等特殊情况而专门设计的应急通信平台,由基站和终端两个部分组成。每个基站的覆盖面广,可用于城域网范围;每个基站的高数据率,不仅能够“听”,还能够解决一般难以实现的“看”的问题。作为未来15年 (2006—2020年)重大科技专项的技术成果,系统应用了最新自主研发的4G核心技术,能把无线带宽拓宽到几十兆甚至上百兆,使实况转播成为可能。它已经在国内有广泛运用,杭州、南京的无线城域网建设正如火如荼,公安、武警等行业专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军分区院内,抗震救灾指挥部内有一顶标着“宣传部宽带上网点”的帐篷。每天到凌晨的时候,记者们还“赖”着不走,发视频,发音频,传送图片和文字,因为这里“上网快”。玉树地震发生后,当地虽然迅速恢复了通信,但基础网络受损严重、相关救援机构业务需求量猛增。中科院宽带无线应急通信救援队4月17日连夜驱车到达玉树后,当天下午在指挥部驻地开通宽带无线覆盖,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传送信息,为新闻媒体向外界报道灾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据统计,平均每天超过50人次借助“宽带无线应急通讯系统”将灾区文字、图片、音视频数据传向外界。
“如果电信通讯恢复了,我们就带电信基站相连的设备;如果当地通讯破坏了,就带和卫星直接相连的系统。”中科院微电子所的系统管理员石宇说,来灾区之前,他们就先和当地联系,确定带不同的通讯设备。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而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可通过卫星接入、微波中继、地面固网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与IP骨干网和互联网相连。在道路损毁、无法进行车载通信的情况下,可通过单兵徒步携带基站设备,基站架设方便,在1—2小时内,终端就可以开始工作。特别是在灾情不明的情况下,这套微电子系统都能派上用场。
郑敏说,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救灾,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信息,为灾情的评估、决策、救援提供依据,这不仅使救援效率空前提高,而且使救灾更加科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