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高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未来“十四五”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高教信息化提出了新挑战。
高校信息化应用公众号推出由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教育信息化智思考》专栏,栏目关注高校信息化的真实应用和最新进展,将第一线需求与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进行精准匹配,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现代化与未来教育革命的智慧引擎。
郑凯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公室、网络中心副主任
“十三五”以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逐步进入以“中台”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主要特征的业务融合阶段。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阶段,信息化走在前列的高校将力求在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学科布局、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高校治理现代化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改革创新。
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业务融合和创新驱动是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和关注焦点。
理解智慧校园“中台”体系
鉴于智慧校园建设系统性和复杂性,“中台”作为业务融合的枢纽与核心,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感和必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同。
“中台”是为“前台”而生的平台,建设“中台”的目的和价值在于更好地服务“前台”的敏捷化、规模化创新,进而更好地服务最终用户,更加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汇聚、效率提升和效果放大作用。
高校智慧校园“中台”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个是机制“中台”,也就是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经过多年探索后相对固化,又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方法;
第二个是业务“中台”,强调的是对上层应用服务共性功能的抽取、解耦和平台化开发,提升共性能力的复用性,促进业务的交叉融合;
第三个是技术“中台”,主要指技术开发框架和接口标准等;
第四个是数据“中台”,主要完成全局数据汇聚、数据治理和数据服务。
业务“中台”的共性能力体系建设
应该说,业务“中台”在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就已萌芽,数字校园公认的“三大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交换与共享、统一门户和网站群),完成的就是专用共性能力建设的事情。
随着校园信息化应用的不断丰富,传统的“三大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支撑上层应用敏捷性、规模化创新的需求,面向业务融合的共性能力体系建设成为智慧校园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得益于 “两高两化”信息化战略的实施,华南师范大学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等信息化建设领域重点发力,逐步形成智慧校园“中台”体系建设理念、工作方法和发展路径,并取得初步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已建成应用或即将上线的业务“中台”共性能力平台主要有:
“一网通办”网上办事大厅与流程引擎
面向校内职能管理单位提供跨部门的业务流程梳理整合功能,为多校区师生提供无差别“一站式”流程化办事服务。
电子印章与数字签名服务平台
面向学校内部有签章、签字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用户提供统一数字签名及电子印章服务应用,旨在保证合法、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电子签章技术取代传统实体印章盖章操作,满足相关法规、监管、校规的要求。
组织架构基础服务平台
学校自主开发建成,为各类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提供实时的机构分类、机构关系、岗位职责、人员调动数据及岗位对应的统一权限管理能力。
校内调研投票服务平台
校内自主开发在建,提供面向校内特定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调研投票的共性能力,可以协同组织架构基础服务平台的岗位和人员标签实现模板化、周期性发起的功能。
智能合同管理服务平台
统筹学校分散在校内各个职能部门或信息系统的合同管理业务,实现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学校所有合同从招投标、签订合同、修改合同、审核合同、管理合同至合同履约管理、全年度合同档案文件进行归纳,把合同管理全面融入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降低廉政风险。
移动支付平台
提供实现移动“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系统”的对接,为校内收费和各级业务系统提供便捷的支付接入接口,为缴费人员提供完整统一的支付界面。
文件云签名服务平台
为校内单位提供面向校外专家的文件云签名能力,通过短信通知和手机端签名,实现签名汇聚和签名文件管理功能,可供各类信息系统调用。
场景服务平台
以三维仿真地图为底图,叠加地名地址信息、单位信息、楼宇信息、路网信息,实现了地图查询、定位导航、宣传指引、活动指引等功能,为师生用户的工作生活和保卫、资产等管理业务提供仿真场景与地图服务。
......
以上业务“中台”共性能力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发现校园信息化应用中的共性需求,实现共性需求的专业化组装,形成专项能力平台。有些平台可以直接面向师生用户提供服务,但其更重要的价值仍是在于通过标准化调用接口实现信息化能力在上层应用和服务中的交叉复用。
基于共性能力平台的应用融合拓展
业务“中台”共性能力的强化,促使华南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应用建设模式和技术路径发生变革,催生基于共性能力的信息化应用融合扩展新建设范式。
首先,学校确立网上办事大厅办事流程作为业务流、审批流的全校性信息传送枢纽地位。
通过解决在线文档协同编辑留痕等技术问题,逐步实现协同办公系统(OA)审批会签业务向“网办”的迁移。学校新建的信息化应用的业务审批流部分,如采购管理系统的用户采购申请、合同管理系统等合同起草、协同编辑、合同审核等原则上均通过“网办”流程实现。流程剥离较为困难的信息化应用,如财务系统的用户报账和借款等业务,也进行适当的流程化包装,统一在“网办”中予以展现。
其次,重点推进共性能力平台的“杀手级”应用。有些共性能力由于处于“中台”位置,如果没有上层应用的调用,很难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如电子印章与数字签名服务平台,其本身不单独面向最终用户,必须有线上业务流、审批流调用才能规模化推广。学校在建设电子印章与数字签名服务“中台”能力的同时,重点推进与“网办”审批试点流程和财务报账、借款等重要业务和“杀手级”应用的对接,更好地促进“中台”能力向“前台”的延伸展现,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台”共性能力的支撑作用。
第三,逐步实现“中台”共性能力组装和标准化调用机制。
通过“中台”共性能力集合,逐步形成面向多维度、多层次用户服务门户的开发者界面。如目前学校许多学院提出建设学院层级的信息化管理服务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还是多样化的,华南师范大学正在基于这种需求汇集业务“中台”的信息化共性能力、技术“中台”的开发技术框架和接口标准、数据“中台”的学院各领域数据支撑,致力为信息化能力下沉提供坚实的“中台”体系支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