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金来华之际,本报记者与《时间简史》的译者吴忠超教授取得了联系,并与他相约西子湖畔畅谈。
吴忠超是霍金《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的译者。说起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吴教授感慨颇多:短短10多年时间,中国已经大变样了。
1988年2月,吴忠超收到了霍金的一封来信,随信寄来的还有一本《时间简史》首版赠书。信中表示,吴忠超是此书理想的中文译者。接到这样的委托,吴忠超自然十分重视,他花了几个月时间,将此书译完。初稿打印出来后,吴忠超大吃一惊,自己的译文在语法上已有很浓的英文味,于是约了一位朋友,对全部译文作了再修改,直到自己完全满意。
当时,《时间简史》在西方已经登上畅销榜,在中国却还很少有人知道霍金之名,更不用说他的新作《时间简史》。通过朋友的推荐,《时间简史》中译本手稿于1988年下半年交给了湖南科技出版社,并终于于1992年问世。“当我拿到样书时,真的感到有些遗憾,书的纸张差,印刷质量差,没法与国外的书相比。”吴忠超先生回忆说,“而且,此书的预订也不到500册,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记者在采访吴忠超教授前,已先向湖南科技出版社作了了解,了解到《时间简史》出版以来,年年重印,发行量一年比一年多,总量已达数十万册。吴忠超听了十分高兴。他对记者说,不光是印量在逐年增加,印刷也是一次比一次精美。他拿出最新版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说,这样的书,绝不比外国的差。他说,《果壳中的宇宙》也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今年年初第一次印刷2万册,很快销完,5月又加印了4万册。
吴忠超告诉记者,印量的增加和印刷质量的提高固然可喜,更可喜的是中国科学的普及。他说,近年来他回国时经常与学者和青少年交流,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霍金和他的《时间简史》,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对他说:我就是读着《时间简史》走上了研究道路的。吴教授认为,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进步,是人文和科学的进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