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评论:学科壁垒限制中国大学发展
2012-11-21

  编者按不久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学院下辖社会学系、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心理学系、经济学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等多个系所,而这些系所在其他学校一般都会以“学院”的形式出现。“系”、“院”的一字之差,折射出设计者怎样的思想呢?或许清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的思考能回答这一疑问。

  在阐述社科学院系所的设计思路之前,先提一件有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上个月,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虽然莫言成为首个获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但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人的诺奖梦仍没有实现。为什么有着灿烂文化和众多古代发明的中国人,却迟迟没有重大的科技创新?为什么取得了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也没有人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高增长经济理论?

  创新能力的缺失成为很多人诟病国内科研工作者的最大理由。而之所以出现此种问题,与我们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曾经在英国的一家幼儿园看到这样的场景:绘画课上,老师用塑料布铺满教室地面,给学生们围上围裙,然后放任学生随意作画,那个场景让我震撼。因为在国内,老师需要先把图画画在黑板上,再由学生一笔一画地模仿,就在这一笔一画之间,孩子们本应具有的想象能力便慢慢消磨了。

  在之后的中小学阶段,扼杀学生创造力的方式相信很多人都很清楚,这里不必一一赘述。而当学生通过文理分科闯过高考独木桥、进入大学的校门后,他们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选专业。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国外。美国大学第一年是不分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任何他想学的内容。而中国的学生则在他们对专业没有多少了解的情况下,匆忙便选定了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内容,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旧时的包办婚姻。

  于是,大学的教育者面对的便是这样一群孩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虽然成绩优秀,但明显缺少创新思维的训练,带着对专业的困惑与迷茫走进大学,走进一个个学院。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强调一下学院的重要性。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办了大量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但由于课程性质不同,这类课程远称不上主流。学生的知识摄取依然以学院资源的提供为主。于是,“学院能教什么”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便显得至关重要了。

  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大学出现了明显的误区。

  仅以清华社会科学学院为例,目前学院所设有的系所包括的学科是: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五个学科,还算是比较广阔的学科体系。而在其他很多大学,这五个学科往往是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经济学院的形式存在。其实,这样的学院设置多是在近些年发生的,各校纷纷出台“系所升格”的措施,好像是系所的地位都上升了,但造成的严峻现实是:学生的知识摄取被割裂了。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剧烈的社会变迁时期,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且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远不是某个单一学科可以涵盖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在面对问题时,更不能仅从一个学科的角度作出判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多重视角,而这种能力在学科十分单一化的学院里是无法培养出来的。

  事实上,学科被人为割裂的情况远不止在社会科学领域存在。在我们的大学里,哲学系可以变成哲学院,中文系可以变为文学院,外语系变为外语学院,连汽车专业都可以变为“汽车学院”。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不学习如何用文字表达思想,不学习如何作社会调查,不学习政治、经济、社会知识,他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然而这样的知识,显然属于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专业,如果将学生禁锢在新闻学院里,对他的成长的影响可想而知。

  进而言之,当学生的知识体系被禁锢在某一领域时,其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问题,我们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缺陷。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便是重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一定是需要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乃至思想体系作支撑的。

  这方面的事例有很多,比如已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这样一位科技精英竟然对佛教禅宗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苹果的设计理念上,便有着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理念。而乔布斯最初接触到禅宗就是在俄勒冈州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然而,我们很难想象国内的学生能够在我们自己的大学里接触如此繁多的知识,原因很简单:目前我们割裂知识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

  回到清华社科学院的院系设置问题上,我们希望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设置,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多样化的学术环境下,尽量多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知识储备,进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但是,要想整体提高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显然不是一两所学校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同仁,作出更多的努力。(来源:中国科学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