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能被世界多数民族、国家所认同,并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真正强国的象征之一。对于大学而言,在大国崛起中培育出让世界认同的文化和杰出人才、传播和创造文明,是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走向开放包容的中国期待文化复兴
人是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演进的,文化能深刻体现一个时代的民族思考维度和深度。面对当前文化多元的世界,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守望者,对文化要有足够的温情和敬意。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包容、兼收并蓄的气脉不可或缺。正是这种气脉维系着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哺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在近代,先秦以来的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伴以我们自身原因,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种种困惑,忽视了文化和人文教育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当前社会的种种乱象。
当今,许多国家处在极度忧虑和混乱之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人期待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但人们却在发问,为什么物质文明如此丰富,而人的精神文化处于“低谷”。寻求精神资源,找回失去的文化,正日益成为我们遏制不住的群体冲动。面对这样的时代呼唤,大学应担当起文化复兴和价值追求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批判”,缺少继承。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中国社会赖以依存的传统文化,我们曾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笔“账”现在还在还。探寻文化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孔子时代的儒学,而是要在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坚守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