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及第三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现场决赛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大奖赛自1998年创办以来,给信息化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内容丰富的参赛作品、活跃的现场决赛与交流,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本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赛事主办方——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
十六年的大奖赛,不变的是对象,教师参赛的积极性没有变。变化首先表现在参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
问:大奖赛举办之初的目的是什么?15年间,变和不变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通过推动老师在课堂上的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一个侧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大奖赛这个平台上,获奖教师把他们平常积累的优秀作品让其他地区的老师学习借鉴,这种成果推动也使得我们教育教学在多媒体软件应用上的成果非常丰硕。同时,在大奖赛上获奖,也成为教师个人发展很好的经历。
十六届的大奖赛,我认为,不变的就是对象,教师参赛的积极性没有变。变化首先表现在参赛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去我们以电视为媒体,或者以卫星传播的方式为主,基于视频的,视听技术路线支撑的多媒体软件的课件相对比较多。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课件的外延、概念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基于视听路线时,大家趋同性比较强,因为只有趋同才能体现出自己做得更加唯美,是作为一个作品来开发多媒体软件的。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讲究的是个性,所以大家在求新、求异上做得比较多了,老师在课堂应用或是在实践生活中不断创新,把一门技术变换成某种模式,并把其他交互技术渗透其中,这些是每年都在发生的变化;二是参与的范围,过去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部队和武警及普通中小学教师,现在扩展到特教、幼教,都到了大奖赛的范畴里。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社会的发展,特教、幼教更被大家所关心了,同时也使我们教育大奖赛的范围更加广泛。
总的讲,大奖赛这个平台,我们更看重的是推动或者引领发展的作用,而不是更多的关注所有普及提高,换句话说追求的不是劳苦功劳,这么多年做了多少个作品,受益的是多少个人,我们追求的是不断创新,不断的变化。
一对一其实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变化里面,英特尔抓住了这个世界潮流,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变化。
问:本届大奖赛为什么首次将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列为竞赛单元?
答:一对一其实是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变化里面,英特尔可以说抓住了这个世界潮流,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变化。过去几年,英特尔已在中国培训了近200万的教师。教师是很好的一个介质,对批量化教育而言,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带动一个班的学生,那么到了一对一的时候,社会上存有一个误解,以为一对一就是家教,一个学生请一个家教老师,我没有条件请家教老师,我可以在网上请一个针对我这个学习情况的老师。我认为这些都是曲解,都是对一对一这个最底层的教育变化的核心理念认识不足。一对一作为一个符号来讲,实际上是教育底层的变化。第一是挖掘个性的潜能。第二是个性成长的需求。那么现在有技术了,将来再发展,甚至于每一个孩子的个人学习、所有的行为习惯都是可以被数字化所记录下来的,甚至都是可以基于数字化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上定性的分析来决定孩子的发展,更适合什么方向的发展,他有什么潜能、他适合于做什么、他的最大的兴趣是什么。这个恰恰是第二次教育革命的关键。所以英特尔抓住这个点来做变化。
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突破口但不能总停留在突破口问题上,要从更大的宏观的战略部署上考虑问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