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吸引本科生走进科研实验室
2015-05-26 中国教育报

  许星星最近双喜临门,这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大四女孩,不仅拿到全额奖学金将赴瑞典深造,还收到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的论文录用通知,她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不久将发表。

  “是‘无机化学实验’激发了我对化学合成的兴趣,大二结束后我就到俞书宏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做这方面的研究。”许星星说。

  由易到难的多层次课程体系

  “大学物理实验”是中国科大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对此,该校物理学院分党委副书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增明教授很自信:“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国内处于标杆地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首批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探索,他们打破原来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顺序安排的课程体系,重新梳理内容,由易到难,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多层次、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研究性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低年级的实验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训练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高年级课程则以全方位的科研素养训练或自主实验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

  其中,作为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研究性实验”(四级),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三四人一组,从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课题、准备实验设备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到做实验、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中心负责提供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指导教师。每年约有600名与物理相关的不同学院的学生参加,选题完全开放,这对指导老师也是挑战。

  为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教师还紧密结合科研前沿,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研究方法转化为教学实验,每年更新的内容约20%。

  “从基础实验,到高级综合实验,再到完全自主的创新性实验,这就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扎实的阶梯。”该校教务处处长周丛照说。为此,近年来学校按照大的学科方向,对各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整合,保证人力资源、物理空间、实验仪器和耗材、课程体系的统一管理和运行,并面向全校开放,实现了实验教学的资源共享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从实转活为实验教师单开一扇门

  走进中国科大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一个个实验室宽敞明亮,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完全没有过去印象中的到处是瓶瓶罐罐和浓烈的异味。

  曾担任过该中心主任、现为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的侯中怀介绍,该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用面积为6500平方米,并完成了包括仪器设备在内的全面升级,大型仪器设备都是按科研要求配备。

  仪器设备固然重要,但在侯中怀看来,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教师队伍更为重要,也最为困难。近年来,该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了一批名校毕业的博士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目前专职实验教师有34人,主要负责基础化学实验;兼职教师40多人,由各系教学科研岗骨干教师构成,负责综合化学实验课。

  “招聘时我们就明确说明是专职实验教师岗。”侯中怀说,“我们尊重每个人的工作,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尽力让大家有存在感。”

  黄微,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该中心。由于工作出色,还是中级职称的她,去年已担任该中心副主任。几年来,她开过“无机化学实验”、“化学科研基础训练”等5门实验课。

  该校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介绍说,实验教师的考核和职称晋升都单列,“主要不是看发了多少科研论文,而是看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有哪些创新、新开了哪些实验项目等”。此外,实验课与全校46门重要基础课一样,享有课时津贴。

  “基础化学实验为学生实验技能打下‘宽、厚、实’的基础,而高水平的兼职实验教师队伍则保证了综合化学实验‘精、新、活’的特色优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平平说,如“化学物理实验”,由包括国家“杰青”、中科院“百人”在内的5名教授和6名副教授共同承担,教学完全采取课题组向学生开放的方式进行,学生直接利用课题组的科研设备和条件,分组完成实验项目,直接感受化学与物理前沿交叉的魅力。

  以赛促改走向国际舞台

  iGEM(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一项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合成生物学领域顶级国际大学生学术竞赛。中国科大自2007年组队参赛以来,共获得12金。这些成绩源自该校生命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创新研究型生物学实验室的教学改革。

  据中心主任赵忠教授介绍,他们每年组织两支队伍参加iGEM,目的是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湿队(实验队)主要由生命学院本科生组成,干队(软件队)队员来自全校不同学院。从队员招募、阅读文献、确定选题,到设计方案、做实验、准备答辩等,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中心提供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耗材和相关指导。

  俞钧陶,生命学院大二学生,去年就是湿队一员,今年担任队长。他一月份就开始忙活招募新队员的工作,通过宣讲会、面试,录取了20多人。他与副队长花了三天时间,为来自其他学院的队员培训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之后又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知识讲解。目前,队员正在一边分头研读文献,一边通过每周组会的“头脑风暴”讨论选题,已初步确定“肿瘤基因治疗”等三个题目。最后他们将优选一个,利用暑期做实验,9月赴美参赛。

  “学院和实验室很支持我们,洪炯老师每周都参加我们的组会,听我们讨论,给出指导意见。两个队之间也经常交流,互相支持。”俞钧陶说。

  “中国科大本科期间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走进科研实验室,就是为培养世界顶级科研人才服务。”中国科大副校长陈初升表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