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满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后,当地时间3日凌晨0时许(北京时间3日3时许),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顺利穿越多条深不可测的冰裂隙,安全撤离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
格罗夫山队队长黄费新介绍说,自2009年12月27日傍晚抵达格罗夫山地区后,格罗夫山队的10名队员在为期近40天的考察中,克服暴风频繁、冰裂隙密布等恶劣自然条件的不良影响,顺利开展了地质调查、陨石采集、测绘、生态环境研究及冰盖演化等科学考察任务,取得多项突破。
格罗夫山地区是地球上的陨石富集区。在此次考察中,考察队不仅采集到总重量约为17公斤的1618块陨石,而且在格罗夫山地区的最高峰梅森峰以及格罗夫山核心区哈丁山等地发现了新的陨石分布区。
在测绘领域,考察队首次探测出格罗夫山局部地区的冰下地形,测得格罗夫山地区冰雪最厚处厚度超过1200米,初步揭开了这一冰原岛峰地貌形态的神秘面纱。同时,测绘学者在此次考察中首次精确测定格罗夫山梅森峰的大地高程(近似于海拔高度)为2365米,确认梅森峰是格罗夫山地区的最高峰,解答了长期以来格罗夫山地区在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疑点。
此外,考察队还采集了大量岩石、冰雪、空气、土壤等样品,用于研究格罗夫山地区新生代以来冰盖进退的演变过程,认识南极冰盖的进退历史,探索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评估格罗夫山地区的环境现状。
黄费新表示,考察队在返程途中还将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开展冰雪取样,挖掘多个1米至1.5米深的雪坑,沿坑壁垂直方向每隔5厘米采集一份冰雪样品,用于研究南极冰原上的地球化学过程和近现代大气环境化学过程,并据此评估极地生物与人类活动在冰雪中的历史记录以及冰雪变化对南极的影响。
格罗夫山地区距离中国南极中山站约400公里。黄费新预计,若行进顺利,考察队可于春节前夕抵达中山站。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