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实现
按照以上描述的各个分析维度,可将其进行多个维度放在一起分析,以达到更立体的分析效果,例如:
1.各校区按教室类型分学期分析
算法解释:
根据教学资源管理处提供的课程表进行计算;
分子为:(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
默认学期课时数为:400课时;
各教室类型按春、夏、秋、冬各学期统计教室利用率公式分别为:
多媒体教室:sum((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实际排课教室数量×每学期额定课时数(400))×100% ;
普通教室:sum((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实际排课教室数量×每学期额定课时数(400))×100% ;
图2 按教室类型分学期分析
通过图2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秋冬学期数据未获取):
(1)各学期所需的教室量不一样,因此教室的分配量不能以平均值来定,而应该以利用率最高的学期即春学期来确定教室的分配量。
(2)春学期的教室利用率比夏学期高,说明春学期的教学任务可能比夏学期重,所以可以考虑是否平衡一下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
(3)春学期的普通教室使用率相对较高,导致自修教室相对减少,所以可以调整一下普通教室的使用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