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教室类型分时段分析
算法解释:
根据教学资源管理处提供的课程表进行计算;
分子为:(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
默认额定分母分别为:
普通教室:100(额定教室数)×800(春夏两学期额定课时数,其中每天上午额定课时4,下午4,晚上2;
多媒体教室:269(额定教室数)×800(春夏两学期额定课时数,其中每天上午额定课时4,下午4,晚上2。
计算公式如下:
普通教室时段利用率:
sum((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100×800×X)×100%
多媒体教室时段利用率:
sum((排课结束周(JSZ)-排课起始周(QSZ)+1)×上课长度(SKCD))/(269×800×X)×100%;
X值:上午0.4,下午0.4,晚上0.2。
图3 按教室类型分时段分析
通过图3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1.多媒体教室的上午利用率已超过100%,在额定数值的情况下是允许的。这说明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情况非常高,而且多媒体教室的平均利用率也都在80%~90%之间,因此可以适当增加相应的教室。
2.普通教室的整体利用率相对较低,但由于普通教室很大一部分用于学生自修,因此也是在合理的范围办。
3.上午、下午、晚上的教室利用率差距相对较大,导致会出现下午和晚上教室浪费的假象,在这里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是因为上午的教学任务比较大,学生在上午的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导致下午和晚上的教室空闲量增加。
其他的多维度分析还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例举。
通过教室利用率分析的结果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不同校区、不同教室类型、不同学期、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教室之间的差异性是很大的,要想真正分配好教室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难度相对还是比较大的。教室利用率的分析解决了浙江大学房地产管理处同教学资源管理处的矛盾。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