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县图书馆由于资金困难,馆藏读物长期得不到增添更新,结果自然是读者寥寥无几。而近两年,昔日门可罗雀的情形发生了彻底改变,该馆馆长兴奋地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工作组组长孙承鉴说:“我们在15个月的时间里就接待了2万多读者!”这个数字对于一个规模不大的县级图书馆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发生要完全归功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同样,在地处西南的贵阳市,一些学校的学生却可以定期欣赏国家图书馆在北京组织的200多场科普报告和文化讲座,而这则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贡献。
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对各地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从而开辟了一条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文化传播渠道。而传统的知识中心图书馆,在数字化浪潮中自然当仁不让,于是,数字化图书馆应运而生了。
■ 由自动化走向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是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谈及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工作组组长孙承鉴先生娓娓道来。他说,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开始了自动化建设,在90年代初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根据作者、书名和出版社查询相关资料。我国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等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在90年代初已接近了西方的发展水平。在实现自动化后,人们开始追求资料内容的网络传输,从而掀开了图书馆数字化这新的一页。为此,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尝试:1997年,原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1998年,国家图书馆向文化部提出申请,由国家立项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2000年,文化部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2001年5月,以国家图书馆为组长单位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通过鉴定验收,现在已有部分资源库在因特网上提供服务。
国家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文献信息收藏基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基地。2003年1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复“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科研报告,决定在2003~2007年间建成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是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近13000平方米,数字化建设专用资金近4亿元。作为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成后,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
■ 数字图书馆的三大技术
数字图书馆是数字信息的一种有效组织与提供方式,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自由跨库查询等特点,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外延,使之成为跨越时空限制的网上知识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集各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项目,对此,孙承鉴先生说:“数字化图书馆所依赖的技术主要包括3项,即现代计算机数字技术、海量资源更新存储管理技术和搜索技术。”现代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数字化成为可能。与简单的扫描不同,数字化是要将文献内容变成代码,从而实现快速检索和文献内容的自动摘要。孙承鉴说:“现在一本厚300页的书的数字化成本只要一两分钱,这也使文献资料数字化成为可能。”而快速搜索技术则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搜索有价值信息的利器。
据孙承鉴介绍,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在国内已形成一股热潮,除了教育部实施的全国高校图书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中科院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外,广东佛山、清华大学以及许多地方图书馆都已经或正在实施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对此,孙承鉴认为,要建设好数字化图书馆,就必须根据数字理念整合现代高新技术,确定严格的标准规范。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对数字化图书馆的指导性意见正在紧张的制订当中。
■ 最大的问题是知识产权
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理解,就是将来只要在有电脑的地方,手执鼠标,只需不断地轻轻点击,便可在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彻底告别舟车劳顿之苦了。然而,这只是人们心中数字化图书馆的一种理想模式,其实是难以实现的。事实上,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技术方面基本上已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最难以解决的是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上网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孙承鉴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要将所有的文献资料数字化,且不说数量之巨、工作量之大难以承受,单是要解决每一本书的知识产权就很难完成。”的确,在电子网络便利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信息的传播利用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突出。公众需求最集中的内容所涉及的大部分作品仍在著作权保护期限内,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要使用这些作品,必须要事先取得每部作品的著作权使用许可。这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所涉及的海量信息而言,其工作量和付酬金额都将是巨大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法学界、图书馆界、出版界及网络信息提供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因此,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不可能完全实现数字化上网,数字图书馆的最大贡献在于远程检索文献资料的便捷快速。面对图书馆走向数字化的潮流,图书馆将如何行走在数字化与传统之间呢?我国图书馆界一位权威人士作出的判断是:“二者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