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在10年前,“数字图书馆”对普通民众来说还遥不可及,即便是图书馆业内人士大多也对其感到陌生。然而在今天,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作为中国数字图书馆组织的首次全国性会议,日前在呼和浩特举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数字图书馆分馆2005年年会”吸引了来自包括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图书馆负责人近300人与会,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上,数字图书馆离国人已经越来越近。
“文化部、财政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组部启动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项目’、教育部启动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刘小琴副司长一口气道出了近年来陆续实施的几项重大的文化工程,“这些工程所制作的大量数字化信息内容,对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刘小琴还透露,《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图书馆法》正在酝酿之中,“它们的出台将为图书馆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研发和标准规范取得了很大进展、专门从事数字化信息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利好”消息不断。
与正在作“变藏为用”转型的传统图书馆不同,数字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将“应用为主”作为自身的发展指向。“数字图书馆毫无疑问将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拥有雄厚实力的国家图书馆,还是仅有电子阅览室的小图书馆,在这一点上可谓异口同声。不仅如此,记者发现,越是在最基层,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要求越是迫切,从中受益的感受也越深。马鞍山市图书馆章吉扬副馆长介绍说,以前每年到该馆办证的最多不过4000余读者,而现在已经超过了1万人,其中,去年建成的电子阅览室功不可没,“信息查询方便、快捷,很多上年纪的人也想来试试,它大大提高了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热情”。“购买一本纸质图书要花十几甚至几十元,而一本电子图书最多不过几元”,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彭绍平馆长算了一笔经济帐。的确,花同样的经费购到更多的书籍,也是很多图书馆青睐数字化图书、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而言,作为中专学校的北京商贸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之路”显得更加不易:在2000年,图书馆的6位员工自发地尝试将学校所需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在亲身体会了其优越性后,该校领导下决心将图书馆做数字化改造。如今,该校图书馆不仅自建了图片库、音乐库、素材库,还外购了多个数据库。“现在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这里数字化文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最强”,图书馆徐英主任说。目前,她正在为自己的“土制”数据库寻找更便捷的检索解决方案,“那样我们的图书馆就真的‘飞’起来了。”
其实,以严格的标准衡量,包括上述的几家图书馆,国内大部分图书馆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数字图书馆,或许称其为拥有数字化文献的图书馆更为恰切。只有真正达到超越时空限制、突破馆际界限而自由获取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而目前国内的很多数字图书馆还带有传统图书馆的“遗迹”。长春图书馆的朱亚玲高级工程师就曾有过千里迢迢到北京查阅数字化文献的经历,“为什么在当地图书馆不能查阅呢?公共图书馆之间能不能进行更紧密的协作呢?据我所知,我身边的省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我们市图书馆都购买了一些同样的数据库,我们能否采用联合购买的方式避免重复购置呢?不少信息提供商所做的电子书、电子期刊多有重复,能不能避免这样的资源浪费呢?”她所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恰是处在热潮中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当做冷思考的。但无论如何,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领略“准数字图书馆”带来的便利的时候,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离我们也就不会太远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