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云浮市一所中学采访时,碰到3位学生家长。他们大老远结伴从山村来,探望在此就读初一的孩子。记者问:“孩子在哪班?”他们齐齐地答:“A班!”那种自豪、那种满足,不但留在了爽爽的乡音里,也写在了满是皱纹的笑脸上,让记者印象深刻。
事后记者才知道,过去山里娃上中学很难进“A”班,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大都没有接触过英语,而城镇里的小学多数从3年级就开设英语课,英语基础差距太大。为了教学进度的划一,那些从没接触过英语的山里娃往往只能分在“B”班。这种状况近年来随着“一机两语”工程的实施有很大改变,如今许多山里娃凭着自己过硬的英语进了“A”班,很多学校已没有必要分班了。为了探寻这一变化,记者开始了一次难忘的走访。
■ 新理念:山里孩子与城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据云浮市教育局介绍:1995年,云浮市比省里的规定提前一年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庆贺之余,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清醒地提出:教育是基础工程,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只是实现了量的变化,教育发展必须提高质量。用市委书记郑利平博士的话说,就是“山区教育必须立足长远,打牢基础”。
长期以来,山区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入学率存在明显差距,其重要原因就是山区娃受教育的机会少、质量低。“要保证山区的孩子能走出大山,与发达地区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必须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起点上实现公平。”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后确立的新理念。大家一致认为,英语课与信息技术课是山区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提高山区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进而具体提出在全市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普通话和英语教育,简称“一机两语”工程。
1999年秋季开学,云浮市选择了17所学校作“一机两语”工程试点,有5000多名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英语;2000年试点进一步扩大。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被老百姓称之为“市长工程”。此后“雪球”不断滚大,到了2004年9月,云浮市已全面铺开了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
■ 新突破:“软件”“硬件”一起抓化解教育瓶颈
邓发小学是一所以大革命时期烈士英名命名的小学,现在又是当地公认的一所中英文教学都相当不错的学校。记者走进这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开放的教与学。学校的各种标识,除了醒目的中文外还有标准的英文,课室内英语学习角色彩斑斓。小朋友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清脆又明快;念英文也有韵有味。可以想像,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山区小学能够有此氛围,方方面面都肯定是倾注了不少心血。
据介绍,在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广英语和信息化教育,最大瓶颈是“一软一硬”———软,指的是缺教师;硬,说的是缺设备。为了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云浮市专门增加了小学英语教师编制。针对山区教师待遇偏低的情况,为山区教师增设岗位津贴,高级职称每人每月100元,中级职称每人每月80元。此外,每年还通过从城区抽调年轻专业教师下乡支教、鼓励本地籍大中专毕业生回当地任教、与高校小教英语专业毕业生签订实习支教协议等途径,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仅2002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信息技术教育培训83期,培训人次两万以上;开展英语专业教师培训23期,培训在职英语教师达近千人次。
为了解决设备问题,2002年,云浮市成功地与TCL公司签署了“卖方信贷”的设备装配协议,在全省首次创造了由市政府组织牵头,各级政府参与,由企业贷款支持装配教学设施的新模式,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从2002年的272台增加到现在的11160台,增加了41倍。语言室从原来30套增加到146套,增幅达386%。
■ 新成效:四个100%从计划书上走进每一所学校
在云安县一所小学的操场上,记者听说这里的家长不少是洗脚上田的农民,现在做起了石材生意,其客户远至大洋彼岸。那些当爹的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现在倒时常要向儿子女儿请教了。
“这样的实例太多了”,市教育局局长陈均河说,“孩子们很聪明,学得快,家长也热心。现在有不少村民争着送孩子参加假期英语兴趣班。”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印证了他的说法。自5年前云浮市实施中小学“一机两语”工程以来,全市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四个百分之百:小学一年级起英语开课率100%;小学四年级起信息技术开课率100%;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装配有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室;100%装备有数字语言实验室。这四个百分之百从计划书上走向每一所山乡学校的结果,是山里娃娃的成材率明显提高。去年云浮市高考创下了历史新高,全市考生上省专科A线率达到55.5%,上本科率达36.9%,总录取率达80.35%。
此外,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参加省级英语、信息技术等各种竞赛,普遍取得了好成绩。已有两所学校被定为全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所学校参加了全国立项的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已有两所学校分别获得全国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现在常有专家到此考察,国家教育部的有关领导也专门组织人员来这里作过调研。他们最大的感慨是:山村娃和城市娃受教育的差距拉近了,这个变化意义深远。云浮人的下一个目标是,装备和师资继续向乡村延伸,实施教研促进工程,争取让山里娃赢在起跑线上。
《华南新闻》 (2005年04月14日 第一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