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有个光荣巷小学,多年前,老百姓开玩笑说“光荣巷小学不光荣”,因为学校在各方面都还是所薄弱校;这两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在办学条件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而且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这得益于徐州市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两年来上级给学校的投入达到了205万元,超过了前10年投入的总和!”校长蒋洁告诉记者。
2004年2月,徐州市委书记徐鸣针对择校风盛行等现象,大力倡导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无差别教育,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他的这一想法经媒体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赞成的有,质疑的有,批评的也不乏其人。徐州市一年多的实践告诉人们,“无差别”不仅仅是教育的理想,更是政府重视教育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据悉,徐州市教育局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强城乡学校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启动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王楼小学是沛县的一所村级小学。记者在这所最基层的小学校里看到的是,占地15亩的校园里绿草茵茵,蝴蝶翩翩,两座二层的教学楼里干干净净,教室里摆放着的是簇新的课桌椅。李昌振校长介绍说:“学校所有的课桌椅都是去年上面给新配置的,黑板也换成磁性的啦!如今还给配了一个微机房,教学条件可比原来好多了!”如今在徐州,几乎所有的农村学校都像王楼小学一样,在办学硬件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这得益于市政府履行建设责任,力求缩小学校基础设施差距所采取的举措。
这两年,徐州市对农村中小学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三新一亮”(新课凳、新课桌、新讲台,教室电灯亮)和“六有”(有整洁校园、有卫生食堂、有热饮水、有水冲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工程,努力推进办学标准化。全市先后投资27.7亿元,用于撤并中小学近2000所,新建校舍305万平方米,消除危房304万平方米,维修、新添课桌凳230多万套;还累计投入4000万元用于农村校园网、网络教室等方面的建设。目前农村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校校通”工程基本完成,年底前全市中小学将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
如果说履行建设责任是第一步,那么力求不断缩小师资力量的差别则是徐州市政府履行管理责任的具体体现。徐州八中的王静老师去年开始在贾旺区的紫庄中学支教,她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起,帮助这所农村学校建起了教科室,一个学期下来,学校已经有两个小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他们所上的课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给学校教师乃至周围的农村学校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让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始在农村学校落地生根。据悉,从去年起,徐州力倡城乡教师交流,还把到农村支教作为新教师进入城镇和教师申报高一级职称所必备的硬件之一。此外,市里还统一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解决县城和农村教师工资同地不同标问题;设立“教育人才专项资金”,为全市名特优教师和农村一线高级教师发放津贴;从2005年起每年投入500万元,委托高校为农村中学培养英语、数学等紧缺学科教师。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大调动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提高。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关注教育的弱势群体。沛县中学校长吴德苏告诉记者,他目前正资助3名贫困生上学,每年的费用达到2000多元。据了解,这是吴德苏响应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职员工中开展的“教育回报社会”捐款活动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全市累计筹集助学资金3778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万人次。
为了履行政府的投入责任,徐州这两年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2004年,市教育费附加、预算外收入和省转移支付专项经费共计1亿元,主要用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改善办学条件上。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最根本的。徐州市教育局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教学评估要求低于城市的做法,制订了城乡一体、标准统一的规范要求。通过开展送课下乡、案例培训、“课改校校行”等活动,促进城乡中小学课改的全面实施和均衡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徐州的做法使各级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短评 树立责任政府形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择校风的盛行使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与其他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公平原则受到严重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徐州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薄弱学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的差距,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非常可贵的是,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徐州树立了一个责任政府的形象。市委书记亲自抓教育,思考教育,坚持政府为主导,把均衡发展作为制订教育规划和各项政策的指导原则,切实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去尽政府的义务。
徐州地处苏北,经济发展状况在全国属于中等。在这样一个拥有916万人口,1986所各级各类学校和198万在校生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还任重道远。但是徐州市委、市政府在缩小教育差距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州是有勇气的。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