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蒋笃运
导言: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历史中,使用生产工具的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教育手段和工具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与重要动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兴建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以现代智能化教育技术,全面改造并促进教育系统的发展,使之成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的过程。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产物,其理论基础是信息科学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其物质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而产生的现代智能化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高等教育信息化具有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时间终身化、教育空间网络化、教学交互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技术智能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系统的开放化和教育的国际化等鲜明特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王鸿冀:《21世纪教育信息化在中国》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2003年3月27日)
一、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河南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河南地处中原,人口多,底子薄,现有2600多万教育人口,穷省办大教育是基本省情。河南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目前没有一所全国一流高校,仅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占全国的1%。教育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均显不足,高层次人才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综合办学指标落后于全国水平,不能很好的适应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只有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河南高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迅速起步并有了较快的发展和一定的基础,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主干网(HERNET)、已建成的部分城域网、高校校园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在设备、速率、质量等方面甚至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思想观念落后,经费投入不足,低层次重复建设造成浪费,软件建设滞后,信息污染、信息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师资力量与学生网上学习技能不足等都将影响和制约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省情,面向世界和未来,以信息科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跨越式发展理论、超常规发展理论、系统发展理论为指导,把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分析研究其要素、结构、功能、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重点与一般、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长期与短期、发展与稳定等关系,运用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切实加强高起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建设、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和政策、法规、理论、组织建设等,使之处在最优化的工作运行状态。
二、教育信息化是河南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选择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第一、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第二次信息革命无不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国际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思维学习方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使高等教育在思想观念、体制、结构、内容、形式、方法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场革命。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此,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抓住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重大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明智的选择。
河南高等教育如何追赶时代发展大潮流,怎样才能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以适应河南经济发展急需?只有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才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捷径。高等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时空观念,突破了传统高校的围墙,打破了国界、区域的限制,促使高等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河南是发展中的省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等教育的规模与质量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适应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这个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加速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以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河南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才是河南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河南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河南高等教育要实现以信息化促现代化的目标,首先,要进一步确立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师生观、教学观等,特别是要“树立以终身教育为信念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学会认知、做事、生存和合作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树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整合为特点的教育内容观;树立以注重学生创造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方法观”,以奠定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就业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重,构建适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终身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功能。
再次,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年轻一代乃至整个社会成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具备做一个现代人所应有的素质、能力和品格。
第四,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把现代科学技术及各门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纳入教材,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融于一体,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国家和地方课程体系,保证高等教育质量。
第五,在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卫星通讯、光纤通讯、多媒体终端、互联网络、综合数据库等智能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方法,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对象和教学范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第六,要加强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理论上不成熟,实践上需探索,亟须信息科学、现代教育科学、现代科学方法论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亟须在信息化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以形成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在更高的层次上指导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跨越式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的进化和飞跃式的革命性变革互相交错的过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就可能使社会生产力产生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发展跨越某一历史阶段,进入更高一个层次。“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三大发明、第一、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一次次跨越式发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就是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较好的教育基础和东方特有的管理理念及方式,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任何国家都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只有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走创新、跨越式发展之路,才是最佳选择。中国也不例外。杨振宁博士认为:“高技术战场是中国跨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也是最后的战场。”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说,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步较晚有时反倒会成为一种优势。那些较晚采用某些技术的国家可以跳跃前进,而且可以避免前人的错误。欧洲接受电视要比美国晚好几年,其结果却是它能享受更高质量的图像”。由此可见,在信息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可以跳跃某一阶段而跨越发展。在当前的高技术领域中,信息技术是核心和代表,因此,抓住当前信息化发展机遇,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现实的。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的教育国情。河南是不发达省份,穷省办大教育是河南的基本教育省情。河南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河南高等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走以信息化促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二)、超常规发展理论。超常规发展是指突破传统固有的思想观念、技术、制度、机制、模式而发展的形式和过程。超常规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发展,是思维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理论和技术一系列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超常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邯郸学步,只能永居人后;大胆创新,才能勇立潮头。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靠创新和超常规发展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美国靠创新和超常规发展一直保持其霸主地位;亚洲“四小龙”靠创新和超常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技术手段等,走超常规发展的道路。因此,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也必须适应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创新和超常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大胆实践创新,走创新和超常规发展的新路子,建设有河南特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否则,盲目引进,简单模仿,只会贻误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三)、系统发展理论。所谓系统,是指为达到共同目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功能目的。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同时,系统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统的功能作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系统只有处在开放状态,即与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只有系统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系统处在最优化的状态。
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必须以系统发展理论和方法作指导,研究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功能与目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优化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结构,强化其功能,使之处于最优化的发展状态。
四、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
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为河南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及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一)、高起点、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HERNET)高速主干网,采用高性能的千兆路由器组成,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提高了快速便捷的入口,是河南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窗口。目前,其宽带达2.5G的主干网光纤总长度已超1000公里,传输速率每秒可通过250部电影。第二,到2005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全省县以上中小学、主要职业技术学校将建成功能齐全的局域网或校园网,实现基本的网上服务,并连入2002年已建成的各地市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第三,到2005年,所有高校的校园网或局域网,容量、技术水平、管理和应用水平都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体师生都能上网学习或交流。第四,其他基础设施如信息点、网络结构、计算机终端、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制作系统、信息资源及软件开发平台、卫星数字传输系统、视音频点播系统等,必须确保同网络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同步协调发展。要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及设施,强化网络及信息安全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
(二)、高水平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突出实效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加快“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并尽快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接轨;加快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与软件研究开发、应用基地建设,在全省建设一批省级高等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和基地、资源库群,增强社会辐射作用,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人才。要利用3—5年时间,培养、引进一批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四)、组织和资金保障。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周期长。因此,省教育厅和各地、各高校都要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管理机构,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同时,把政府投入、学校投入和社会投入有机结合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我省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01年起,省教育厅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后在此基础上逐年有所增加。各省辖市、各高校也要加强预算或重点投入,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五)、政策法规和理论保障。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需要大胆地实践和探索,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法规的支持。要制定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管理制度,省教育厅通过政策、法规、信息评估等手段,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同时,注意研究网络化环境下思想政治和网络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努力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综上说述,河南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本层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也是河南整个教育体系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