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CERNET地区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十大重点学科教育科研镜像系统中的子项目,中国材料网已经成为拥有50多个栏目、14个大型数据库的极其重要的材料科学信息平台。同时,能够搜索40多万个国外材料相关网址的中国材料网英文平台为国内材料界了解国外有关信息提供了很方便的工具。
中国材料网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怎样通过信息化推动材料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现代材料科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中国材料网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李义春博士。
政府支持 需求驱动
“材料、信息、能源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从材料的发现和使用开始的,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无不以新材料的使用为标志。特别是半导体的发现和使用,引发了人类的信息革命。可以说材料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制约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李义春博士如是说。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制造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巨大的市场需求对中国的材料科学提出了急迫的发展需求,也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当时,一批刚刚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青年学者和国内的青年材料学者敏锐地把握到了这种需求和契机。作为其中的一员,李义春博士积极参与并发起了首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正是在那次研讨会上,他们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接见,他们提出的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中国材料科技信息网的设想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肯定。
经过一年多的筹建,1997年3月,在原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部委机构的联合资助下,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组织海内外青年材料学者,依托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网络平台,在CERNET上建立了中国材料科技信息网。这一项目入选“九五”“211工程”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CERNET地区主干网和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项目中的十大重点学科教育科研信息镜像系统。
“十五”期间,作为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试点,根据科技部提出的整合国内材料信息资源,建立国家材料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总体构想,中国材料科技信息网又进一步升格为中国材料网,并注册政府域名www.materias.gov.cn,回首中国材料网几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李义春感触最深的就是“每一步都得到了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为材料学科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一个科研学术性的专业网站,如何整合信息资源,为材料科研教育和整个材料产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化促进我国材料科学和产业的发展?中国材料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经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材料网目前已形成了五大功能社区,即网上政府社区,为政府决策和宏观产业调控提供信息;科技人员社区,为材料科学技术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特别是中国材料网的英文平台,为广大材料科技人员提供了专业的搜索引擎,通过这一平台可以访问40多万个材料相关网址;教育社区,举办了高校材料院长论坛,开辟了材料专业人才招聘栏目,吸引了大量企业刊登招聘广告;产业企业社区,反映材料产业和企业最新发展动态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数据库服务社区,包括材料学科文献、成果、产品、企业、仪器设备、专利等14个大型数据库。
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每天都要产生海量信息。从事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大量专业的和相关的信息,但如何让科技人员通过网络得到有用的信息?如果不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面对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人们必然感到茫然,信息的搜集整理必然占用大量时间。
基于此,中国材料网提出了为材料科技人员和材料专业师生提供省时服务的理念,使他们利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最专业的信息。上述网上社区的开辟和相应栏目的设置,极大地方便了专业人员的信息查询。
实现公益性和商业运作的良性循环
作为科研学术专业性网站,如何在为学科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滚动发展,从而达到公益性和一定商业运作的良性循环?
许多专业性网站的做法是实行注册会员制,通过向信息使用者收取一定费用来维持自身的运转。中国材料网在建设初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资助,但是要想实现持续发展,网站自身必须具备盈利能力。他们原来也实行注册会员制,而且注册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们发现实行收费形式的注册会员制,限制了广大科研人员的访问积极性,不利于材料学科在我国的长远发展。”李义春说。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在保持网站公益性的前提下,维持网站的良性运作?中国材料网采取理事会制度的模式,通过低廉收费(每个理事单位每三年收费1万元)吸引材料行业的相关企业做理事单位,组成理事会。
在为理事单位的信息服务中,他们充分发挥材料网的政府背景和专家资源优势,“作材料专家的调度室”。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相关企业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专家和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避免由于不能及时转化而闲置淘汰。
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在企业和科技人员之间穿针引线,作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需求,组织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和科技人员到相关地方和企业考察指导,为他们发展材料工业出谋划策。
“三年1万元的收费怎样维持网站的运转?”对于记者的疑问,李义春说:“由于我们首先搞好了内容建设,大量、专业的信息,方便的查询服务,使中国材料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很多企业都非常愿意成为我们的理事单位。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网站的公益性和保持自身不断发展之间的矛盾。”
他们开展的上述定向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在已有130多家理事单位的基础上,现在还不断有企业提出加入理事会。记者也从中国材料网上看到了不少有关中国材料网组织的材料专业院士和专家到有关地方和企业考察的消息。用李义春博士的话说就是“这种方式在为企业提供了科技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广阔舞台。”不仅如此中国材料网还开展了为科研成果寻找风险投资的服务,很好的发挥了孵化器的作用。
今后,他们还准备进一步加大网上信息量并通过建立服务卡的方式,更好地为整个材料产业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