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自九十年代初以来,获得了令人吃惊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上的模糊,给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明显的思想障碍。本文对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概念进行了分析和定义,并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高校 教育信息化 建设 概念 内涵
进入网络时代的21世纪,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和信息时代的弄潮先锋,我国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最近,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作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战略部署。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纷纷上马,提高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校园网、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当前,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上,有各种各样的提法和概念,如校园网、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等等。这些提法和概念,各有侧重,其内涵与外延也不尽相同,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有必要分析理解这几个名词的异同,以统一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认识。
一般而言,校园网是指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局域网络。从概念上来看,校园网侧重的是网络系统,即主要是硬件平台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提法始于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名为“信息化校园”的大型科研项目[1],自此,建设虚拟校园开始进入教育界有识之士的议事日程,并最终逐步演变完善成为今天的“数字化校园”概念,即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数字化校园即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化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校园各项活动的全面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比校园网的概念在内涵上明显要丰富得多,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不仅包括了硬件设施和网络系统的建设,还包含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各方面提供数字化服务,几乎无所不包。但从概念上来看,它侧重的是虚拟大学的存在状态和功能。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几乎同步,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 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2]。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在这种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也由此迅速加快。
在西方国家,极少使用“信息化”的提法,他们通常用ITE(IT in Education),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在我国,9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末以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提法陆续出现,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随之出现。2001年7月,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正式把教育信息化写入了正式文件,并把其列为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的战略要点,教育信息化从此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获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大步迈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