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荔园小学学生争相在微博上发布学到的气象谚语。王晓飞 摄
“老师先要告诉大家,你们找到的不一定都是你想要的,要学会有选择地去搜索和发布。”这是英特尔“一对一”微博进课堂活动,广州荔园小学邹雪霞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用百度搜索和用微博发布气象谚语前的一句嘱托。
这是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的语文课,课程以班级微博评论为平台开展互动探究学习。邹雪霞老师在课前就在班级微博布置好预习计划,并根据学生们在微博上热议和提出的问题找出学生关注的难点和重点;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各种途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知识的获得有学生自己的体验过程。课堂学习结束后,再让学生把网上收集的气象谚语和课堂感受,发到班级微博上和大家分享。
微博走进课堂不是偶然,也不是个例。云计算、移动终端、教育游戏等都作为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载体逐渐被应用到教学和学习中。
微博学习
将网络深度整合入教学
“在以微博评论为平台开展探究、互动式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提升了兴趣点,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邹老师介绍道,“以微博评论为平台开展探究、互动式学习,也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在课前微博交流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生生交流过程中加强了学生间的学习与被学习。通过交流分享,发展学生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在课堂上随时可以听到“老师,您控制我了”、“您答题客户端还没有关”等话语、孩子们也在老师的鼓励下,主动和听课的老师交流谚语知识。“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个性和勇敢。这正是我们培养全方位创新人才所需要的啊!”荔园小学校长关希 激动地说。
反观微博评论平台被运用到教学中的本质,我们不难看到这是网络被深度应用和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这是教育信息化带给学习方式的新的变革。21世纪以来,随着web2.0、网格计算、云计算、普式计算等各种新技术的产生,网络被深入应用到教学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的“学习元理论”认为,随着网络深入整合应用到教学中,资源的生成模式、共享方式发生巨大的变革,“云计算”等技术,使资源生成变得开放性和可生成性。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学习元可以“按需学习”。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还可以了解到学习内容的使用记录、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联的内容、对当前学习的评估记录、对学习内容的编辑更新记录、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方法策略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的交互记录,学习者可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及工具;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组织学习网络地图,以找到志趣相投的学习伙伴,来共享社会人际网络和认知网络。
有关网络化和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学习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祝智庭认为:“通过相应关联机制、订阅机制及推送机制,电子书包作用于云端将有效支持课堂互动学习、小组协同探究学习及个人按需学习,适用于各类学习情境。”
移动技术
催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计算技术(mobile computing)的迅猛发展,另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学习(m-learning)。移动学习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认为,移动学习的内涵应包含:移动学习不仅仅是使用便携设备的学习,也强调发生在一定情境中的学习;移动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应该与其他的学习方式混合;移动学习不仅仅是向小屏幕输送或呈现内容,也要关注对于学习发生的促进。
移动学习目前也与终身学习、协作学习等结合,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模式。如何充分有效地使用移动计算技术辅助教学和学习成为这个领域研究的中心。随着校园无线网络的铺设以及从模拟制式到GSM、CDMA再到现在的3G,移动学习环境的搭建初见模型。手机、电子辞典、平板电脑等移动学习电子终端的开发为移动学习提供载体;同时大量移动学习平台也陆续被开发。编辑在百度搜索里面输入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找到相关结果约336万个。比如,苹果公司为iPad用户提供开放的开发上载和下载资源平台;国内的学习机品牌诺亚舟目前也开发出优学派平板电脑以及配套的云学习技术平台。专家认为,移动学习适用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在职人员、伤残人士和病人、企业移动学习等人群。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