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张,这么多的鸟落在大榕树上,这不就是鸟的天堂嘛!以前的课本上全是文字,现在的课堂很生动,好玩极了!”语文课上正在讲读课文《鸟的天堂》,10岁的骆嘉边说边用手滑动着平板电脑的屏幕界面。这是上学期末的一个教学场景。
新学期即将开始,“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的推广试点在北京、上海多个城市的中小学进行,电子书、平板电脑的普及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日渐显现。
“立体”教材丰富课堂
“下面,请风景组的同学展示研究成果……”老师佟磊话音刚落,两名学生手拿iPad走上讲台。随着指尖划动,与iPad连接的大屏幕上出现不同样式的竹桥,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起竹桥的用途。
这是北京史家小学五年级(11)班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傣族与竹文化》的场景。“过去的课堂可没有这么生动,学习气氛比较死板。”佟磊说:“如今用上iPad,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课前按不同主题找好资料,做成幻灯片在iPad上播放。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也更爱上这门课。”
对比传统课本,电子课本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可以涵盖更多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史家小学的学生张伊杨说:“用iPad上课,所有同学都能参与,激发了学习兴趣,以前不爱发言的同学都能尝试大胆表达想法了。”更为可贵的是,电子课本在教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教学双方的交流不仅仅止于课堂。作为一个依托于网络的学习形式,所有使用者都能体验到特级教师的教学过程,即使在海外,照样可以打开电子课本进行学习。
电子课堂存在隐忧
也有观点认为,如果从减轻书包重量和学业负担以及环保等方面来说,电子课本并不能起到主要作用,减负应该从作业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改进。
令老师们感到担忧的是,电子课本的信息检索功能强大,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能力。“电子教材对知识的检索十分方便,键盘一敲,结果就生成了,学校有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职能,但是电子课本把思维的过程省略掉了。”江苏省姜堰中学的老师田志军如是说。
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引来不少家长的担忧。电子课本的普及,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庞大的信息库存在着不健康的信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电子教材的使用也有加剧学生网瘾的可能性,甚至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北京的一位家长段先生说:“现在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游戏和交友,我们防不胜防,害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世界正在进入“无纸学习”的新时代,然而,普及电子课本并非朝夕之功。北京白家庄小学信息部主任张国徽认为,平板电脑在互动课堂中的常态化很有可能实现。但同时,他也强调,“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我们不要把平板电脑‘神化’。平板电脑只能作为学习的一种学具,就像圆规、直尺一样,不能取代纸质书,更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利用技术去拓展课堂的广度,而是要拓展深度和参与度。“在数学课上,平板电脑要做的不是奇函数图形的动画展示,而是让学生划出图形,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奇函数是原点对称的。”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课堂现代化,教育不能因为技术而拔苗助长,“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统模式已经被打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关键。电子课本的出现也使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大隐忧。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连教学所需最基本的资源都未齐全,而城市地区的部分学校已经用上了高科技的教学工具。因此,如何公平地推进电子课本的普及成为了急需考虑的难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