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
严重者会影响身心健康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对以上现象,很多专家表示担忧:“这样的趋势如果蔓延下去,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青少年及幼儿的身体及心智的健全发育。”
还有不少医生指出,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久坐不动,不仅容易导致生长发育缓慢,身体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感觉统合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影响大脑的发育。此外,电子屏幕的光刺激,也会直接引起视神经疲劳、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对青少年来说,辐射问题也不容忽视。辐射对人危害极大,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青少年接受到的辐射量可能会比成年人多4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李昂说。
除了生理上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对人们的心理也会有不良影响。朱廷劭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影响情绪。一个已经成瘾的人,如果一旦不让他使用这些电子智能产品,便会出现“戒断困难”症状,感到痛苦、烦躁等。
二是影响人际交往。长时间“宅”在家中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人,社交技能往往迅速滑坡,容易面无表情,心不在焉,不爱与人交流。
三是影响创造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发展。习惯了依靠电脑和手机,则动脑机会越来越少,想象力、记忆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四是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从现有的一些研究看出,对手机、平板电脑的依赖可能跟一些人格特性有关系,比如内向、孤僻等。
支招——
电子智能产品如同药剂,关键是降低副作用
为什么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让包括孩子在内的许多人上瘾?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认为,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小巧、便捷、可移动等特点。“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虚拟世界又与孩子本身爱幻想的特点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挡得住诱惑。”
有专家表示,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完全摒弃电子产品,单一追求传统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也不可取。电子智能产品如同一剂新药,虽有副作用却又不能不吃,关键是如何把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读硕士高玉松认为,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7岁以下也要尽量少接触。“可以告诉孩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只是生活中的工具,减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孩子特别喜欢,家长也不要强制性地夺走,而应严格控制其使用时间。此外,孩子在玩时,家长要注意房间的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益智类游戏,而不是画面血腥、激烈的对抗类游戏等。”
“家长应该多花时间陪孩子聊天、沟通,摸清楚孩子沉迷游戏的真实想法和潜在原因,然后一起商量解决办法,逐步减少每天玩的时间。”他说。
此外,成人与儿童更加偏爱阅读电子书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2年,美国阅读电子图书的儿童数量翻了一番,比例从25%上升到了46%。
“给孩子买书,还是选择纸质的书籍为好,不但视觉效果好,而且不伤眼睛,珍藏的书籍拿出来翻几页的时候,回味和怀旧的感觉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张侃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