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9月开始,人大附中将初一数学的课堂教学实况,通过网络传输给广西、内蒙古、重庆、河北、北京延庆5个地区的13所乡镇学校。这项实验被称为“双师教学”,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具有公益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课堂上,当刘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与此同时,在千里之遥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二中初一(9)班的课堂上,一只只小手也举了起来,他们也是刘蓓的学生。就这样,来自北京的优质中学和地处草原的一所薄弱学校,通过网络实现“同步上课”。
从2013年9月开始,人大附中将初一数学的课堂教学实况,通过远程在线课堂传输给广西、内蒙古、重庆、河北、北京延庆等5个地区的13所乡镇学校。这项实验被称为“双师教学”,它是由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人大附中、友成基金会三方共同发起主办的远程教育模式,是一种旨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具有公益性、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试行快一年了。实验能否达成帮助偏远地区的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均衡的目标?为此,记者深入项目学校进行了采访。
从慕课中孵化出更多“人大附中课堂”
“所谓‘双师’就是人大附中的老师是主讲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课堂活动;参与这个项目的各个地区的老师们辅助教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验开始之前,各个地区的相关教师在人大附中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这些老师再回到本地各自组织教学,人大附中的老师要和他们互相备课,全程交流。”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向记者解释说。
近年来,慕课——大规模公开在线课堂在高等教育领域大放异彩,如何将慕课的成功从高等教育移植到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专家认为,“双师教学”在这方面迈开了重要一步。
刘彭芝说:“人大附中顶着名校的光环,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学校在发展中也时刻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放在心头。“在推动教育均衡的过程中,除了要靠行政力量弥合城乡之间、校际差距这种大循环,还需要优质校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拿出来共享,通过帮扶的形式带动薄弱校的发展。这是指尖的微循环。”
正是这种微循环,在10年间孵化出了更多的优质校,但也经历了无数探索的艰难。从2003年开始,人大附中陆续向人大附中分校、北航附中、人大附中二分校等北京周边学校输送了几十名优秀干部和教师,他们带去了人大附中优秀的办学经验。这个过程中,刘彭芝发现这种帮扶模式的局限:学校长期外派大量教师难以为继。刘彭芝说,帮扶不是取代,而是为了最终的“不帮”。
2005年,人大附中发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联合全国的优质中学,通过基础教育网络的建设和开发,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欠发达地区。“联盟”是一个公益性的网络平台,任何学校和个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免费成为会员,使用网上的全部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资源上传与他人共享。现在,“联盟”已辐射全国31个省市,有4257所学校加盟,注册的教师和学生近70万人,建成了6万多课时的教学资源。
如何吃好“双师教学”这只“螃蟹”
“人大附中的光环实在是太诱人了,面对全国一流的教育资源,谁又能说不呢?”这是和林二中副校长李凯听说人大附中的课堂要在自己学校落地后的第一反应。
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人大附中和自己学校在师资、生源质量上的差距怎么办?两者的“鸿沟”如何弥补?李凯说,刚开始进行“双师教学”时,“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优秀的教育资源,生怕自己漏掉一个知识点”。但是,要跟上人大附中的课堂节奏又谈何容易,几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疲于奔命。
面对“螃蟹”,无从下口的尴尬也曾困扰着其他试点校。几乎所有的项目学校在找到自己的“节奏”之前,都经历了一个“从看直播到看录播”的过程。托克托县三中数学教师张军胜说:“刚开始,大家看视频课,就像看电视一样,只是看热闹,不顾效果。”
“5分18秒,22分17秒,33分16秒。”如今,每次上课前,和林二中的葛丽老师都会在心里默念这一串时间点,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时间点,是葛丽反复研究人大附中的授课视频后,根据项目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的一套“独门秘笈”。
“要建立起一种属于和林二中的课堂节奏,就不能全部照搬,而是该增则增,该减则减。有的地方还要停下来,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正是因为葛丽手里握着这样一把“剪刀”,对人大附中的优质资源修修剪剪,才使得优质资源在薄弱校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自己的节奏找到了,学生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刘老师的方法直接,葛老师的方法婉约,两者相得益彰。”一名学生说。
记者曾对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实验班的投入产出比不容乐观。广西百色上法中学教师罗红梅说:“做完基础部分的随堂题,就已经到下课时间了。变形题只能放到下一节课讲,因此,我们只好用两节课来上他们的一节课。”
与百色中学这样用两节课时间来上一节视频课的做法不同,北京延庆永宁镇中学则选择不将直播或录播用于课堂教学,而只用于教师备课。
一些项目学校校长和教师建议,做两个版本的慕课供项目学校选择,一是提高版本,即现有的版本,给学生基础较好的校班使用;另一个是普及版本,名师教普通班的版本,给农村普通校班使用,这样既可以缓解他们因差距过大而时间精力投入过多的问题,也可使他们对优质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有效破解教师培训“碎片化”难题
自从成为“双师教学”实验班的教师后,内蒙古土左旗二中教师田存占就一直被各种质疑声包围:“双师教学”到底行不行啊?两端学生有着天壤之别,优质资源第二课堂学生能够吸收多少呢?
每当这时,田存占都会给他们举出这样的例子:“就像世乒赛冠军教小孩子打乒乓球,差距和难度肯定很大,但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当不了世界冠军也能有出息。”这正是“双师教学”的生长点所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13个项目试点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第一学期结束后,友成基金会常青义教项目组对试点学校的期末成绩进行了统计,在与平行班成绩比较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双师教学”班级的成绩要比同校其他年级高出几十分。其中,广西阳朔朝板山中学,年级平均分是56.6分,而试点班的平均分却高达92.7分;内蒙古和林二中,年级平均分是39.5分,试点班则为59.7分。
除了学生成绩看得见的变化,“双师教学”带给试点校的意外惊喜还在于它对师资培训的作用。
以往的教师培训都是偏远地区的教师长途跋涉到东部地区,抛开其中的人力物力成本不说,这短短几天的培训到底能有什么效果呢?
“短期培训往往会出现‘碎片化’的情况,而‘双师教学’全程全覆盖的教学指导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说。
广西阳朔兴平镇朝板山中学教务主任李林说:“教师教书教到一定年头,就形成固定模式,要改起来不容易,以往农村教师去县里培训,只能听几节课。现在他不断看录像,在每天研究和删减的过程中,对人大附中先进的教学思想更理解了,对自己的学生也更了解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