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是随计算机应用于临床而发展起来的实时影像医学,勿庸置疑它是一门建立在图像基础上的科学,教学需依赖大量图像,离开图像,则如无源之水一般,并且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尤其是超声心动图更是这样,不但静止画面,而且实时动态图必须清晰。这不仅是为保证诊断质量,而且是为科研和教学积累素材的过程,更是不断发展和拓深学科水平的需要。一流教学工作要来源于准确诊断的图像上,超声教学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实际正常、疾病图像,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一开始,人们对图像的储存、管理和参阅工作就引起很大注意,并倾注大量心血进行研究,但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到来之前,这项工作始终摆脱不了图像储存系统孤立、图像不能高质量、高速和无片化输递等弊端,教学上尤为突出:师生为一幅清晰度差图像到底是什么争持不下;大量图像携带不便和丢失;典型、罕见病例的图像寻找不到;图片档案保存困难等等令人不快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工作靠文字解释,就连举办简单的科室讲座,都要费时地去组织材料,到处寻找专题图像。没有质量高的图像,超声诊断的教学则无从说起,而无方便的图像交流方式,突破空间限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更是奢谈,此乃行内人士共识。显然,过去仅靠文字、孤立的图像储存系统来提高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要完成教学质量的飞跃,首先需有一能够清晰获取、大量存储、高速传输影像的系统。
PACS以高速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础,联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采用大容量磁、光存储技术,以数字化的方法存储、管理、传送和显示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具有影像质量高、图像储量大,存储、传输和复制无失真、传送迅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是实现医学影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1]。是一门集医学、医学影像、数字化影像、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工程。它将真正改善原始的工作流程,使包括影像在内的各种患者信息完全以电子化的方式在医疗机构中实现高效的管理和交流。特别是有别于目前的视频方式传递图像,影像质量传送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以客户机/服务器技术、视频音频数据流技术、CSCW、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会议系统等日臻完善的成熟技术保证该系统的成功应用。通过制作大量的应用软件并安装该系统上,则构筑成开放式现代远程医学教学平台。基此建立超声诊断学网站,通过它储备高清晰度的影像资源,完成高质量的影像传输,既能帮助实现异步交互网上教学,也能实施同步网络教学模式,在技术上支持了超声诊断学教学模式改革,因此该系统可作为保障医学院校影像教学工作的服务系统。
传统超声诊断教学,对于在校学生,教学经过确定人员(分配课时、任务)→备课(教材准备、教具制作、制订教学方式)→上课→间断实习→上课诸过程。教学模式无非是教师统一地点、时间,主要是文字说明形式的授课、临床实习和考试。准备工作耗时长,并且所有的教学材料有纸化,浪费大。教材跟不上形势,因为从编写到出版过程漫长。教师教学风格各异,学员反映不好适应的呼声年年均有,影响课时的衔接。超声图片质量不佳、数量少,难以使人产生兴趣,特别是无法解决复习图片的困难,该门课程就变的让学生背教条,真正学好超声诊断较难达到,这也是一直以来制约超声诊断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上课过程,基本上是教员“一言堂”,缺乏沟通,学生刚觉得适应了新内容,课程就嘎然而止。借阅参考资料也受书籍数量限制。小课实习因疾病种类、诊室空间限制、诊断仪显示屏小、人员多等因素,不能保证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更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并且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开始上课到考试,几乎没有理论知识的练习、具体实践的操作。考试仅是单纯、抽象的理论,没有图像展示的临床实践综合题目,不能巩固所学知识。临床进修医师的培养,同样如此,也是重复、单调的常规“看图识字”过程,缺少培养他们综合的理论、实践分析能力,如比较超声影像与其它医学影像之间的关系,提高和临床症状如何联系以判断疾病的能力,及时了解学科前沿水平状况等。至于进修后,和他们之间的业务知识交流则基本断绝,很难实现继续教育的目的。而面向社会的现代教育方式也无法开展。
而网络教学,利用其拥有大量和清晰的文字、图像库,高速的传输线路,简单方便的操作界面等优点。采用浏览器观阅超声及其它影像资料和参考书,甚至是日常工作情况,保证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通过在线和主题讨论形式,实现师生交流,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运用多种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课堂教学能随心所欲地帮助教师提供所需的文字、图像和声音画面。使用网页进行课堂练习、测验,图文并茂,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强,可以解决既往考试不能应用图像测试的缺陷。通过“模拟诊室”进行临床实际操作。并且还可链接授权网站,查阅各国本专业和其它医学信息。这样的话,只要完成课件的设计,就可以保证教学的实施。
根据现代网络教育三个基本特点,即资源共享、个性化和交互式[2],综合上述情况谈谈未来超声诊断模式:
1首先集中本学科教学人员,从PACS影像存档设备及各种医学影像信息媒体上(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和专业书籍)搜集大量资料,特别是少见、罕见、疑难病例图像,分类存入网站,根据教学大纲,在教学层次上将获得的资源重组,统一认识和观点,优选出与各类教学对象最紧密的材料,建立、完善本科医学影像图库,设计教师和学生界面的课件。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个人“写”教案,而真正体现集体的智慧,使教学内容达到空前的丰富、多样化。并且不依赖教材的版本,可根据资源的增加,在网上“积件”即可。伴随着大量教学软件的涌现,教学内容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设计的模式图、动画,结合各类图像将使教师的授课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超声心动图诊断基础一章,在没有这种形式教学以前,靠教师板书、手画图和挂图讲解心脏解剖和多普勒应用,费时费力,效果一直不佳。而在网上由于有充分的、相关的影像素材,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展示,既有实时的心脏活动画面,又有其它形式的动画、语音配合,效果立刻显现出来。所以,网站建立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步骤。
2上课时,教师无需携带过多的教材、教具,通过网页进行重点内容演示,随时调用各类信息形式讲解,节省时间,减少负担,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同时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观点通过发帖到网站上,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性地、同步地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另外,利用网上论坛,教师和学生均作为讨论的成员参与提问和专题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主体意识。不然的话,会掩埋部分学生的特殊才能,不能实现个性化教育,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3课后,学员可再次进入网站复习,还用更多的相关资源供其涉猎和练习,如可选择性地在线超声影像作业、自考,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完成后成绩会反馈并提供给教师检查。还能进入科室的实时诊断影像图库中,观看当时实际工作情况,初步了解具体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为今后实习工作奠定基础,这个过程对在校学生尤其重要。通过网上提供的导航,进入Internet查找相关医学影像资料,开拓知识面,同时可帮助提高外文水平。进修医师也能使用这些操作,对学习其间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特别是毕业后的进修医师和在外院实习中的学员,还能不断通过下面提供的讨论室和E-mail与带教老师完成继续教育的实施。
4通过网站建立的大容量热点讨论室,在校学生和各类进修人员,可及时聆听专家们对当前超声诊断学或其它医学方面的前沿知识论述,不断更新知识,迎接知识爆炸时代的挑战。对进行着的病例讨论,不同层次的学习人员也能不受空间限制而参加,并能发帖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帖上自己曾见过或遇到的相类似病例图像,对双方学习、工作都起到促进作用。可极大地调动教与学双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5各类学习人员直接进入“模拟诊室”,自己动手模拟实时的超声诊断操作,既能通过服务器上提供的各类仪器了解当前最先进的超声诊断仪,又能在网站详细分类网页上搜索丰富的文字说明和影像核实诊断效果。可以同时组织实施多人的实践工作,克服以前学生多,教师少,带教中不能面面俱到,组织混乱的弊病。
6随着教育逐渐走向社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是21世纪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单纯的校园内教育模式将被打破,各种类型的办学方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专业授课对象将会扩大,传统教育无论在教学人员、教室安排,学时分配上都受到限制。而通过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是解决此问题不争的方法。所有人员经过授权,均可使用上述的系统进行岗位培训、知识更新及科普教育。
显而易见,作为网络化教育之一的远程医学教育,宏观上突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的地域性的模式,提供开放式的系统,保证源源不断、巨大的医学信息资源以及随时随地的资源更新,特别是对难以携带和罕见疾病的影像资源。帮助我们将既往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及资料的限制,教师和学生不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安排工作、学习计划和进度,而且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缩小城乡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医学教育差距,扩大教育时空,突破学校教育和正规教育的框架,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多样化办学模式。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使继续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更加丰富,给不同层次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实时交流的虚拟环境,克服害羞、爱面子心理交流障碍,让交流经验显得更踊跃、大胆。
总之,超声诊断学网络教育,一改传统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单调、不能有机联系的模式,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远程教育等教学环节优化统一包容进来,体现交互、合作精神,符合学与教规律的新教学模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