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正在从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向以学习力、创造力和创新力为核心的知识社会过渡,对创新的要求与期待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指出,当下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没能把所学内容与21世纪的知识社会很好地结合起来,没能将21世纪技能很好地融入学校教育,没能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创新时代,我们的学校教育到底何去何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希望教育能继续引领社会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视课程改革为教育创新的核心和关键所在,认为课程不仅能够反映教育的视野,而且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创新时代的学校教育不仅取决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而且取决于让学生如何学习,营造一个利于创新的学校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育继续引领创新、推动创新,而不是拖后腿。
首先,要弄清学生要学习什么或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在这个风起云涌、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世界,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养成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满足个体的健全生活、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这是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没有教给学生一些“深度”知识,以至于他们在现实社会背景下感到“迷失”。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结果显示,经合组织经济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等素养不能满足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内容落伍了。如果经过学校教育的孩子走出校门之后不能适应社会、所学知识无法应用,那么学校教育就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欧盟等国际组织探索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推动课程改革,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核心素养是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做好最起码的准备,是每个人成为合格公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素养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创新精神、全球意识以及公民素养的必然选择。
其次,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或我们需要如何实施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数字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深度学习、翻转课堂、慕课等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如何创新学习和学习如何创新。2008年,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学校教育的主流方式应该是“学生中心、自主学习、基于项目、合作学习和真实评价”。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积极活动;必须叫停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个体和合作学习提供各种资源;教师从知识传递者成为资源提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从培养“完整人”的视角看,课程实施应该更加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评价的形式以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和民主化;强调教学的情境性和学习者的基础经验、真实体验;课程的框架不仅仅是成绩评定,更应该是能力、品格和责任的培养;还要锻炼学生的品格、学会自我管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再其次,学校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创新的环境和制度保障。过去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传授给学生一些能够长期使用或者终身受用的知识,而今天的社会发展较之以前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教育不再仅仅重复传授学科知识,而是重在把所学知识应用在新的情境之中。所以,今天的学校教育更重视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批判思维、问题解决和科学决策,重视沟通和协作,应用新技术、新工具的能力,重视学会为人处世的社会和情感能力。将来的学校教育将更加强调开放与合作,学校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场所,更是知识生产、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场所,学校和社会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学校即社会”。经合组织认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育成为推动创新的场所,需要坚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二是多样化的知识来源,让学习者从不同的来源,如书本、网络和世界各地的专家那里随时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三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习者根据需要进行真诚的合作学习、以探究为基础进行项目学习;四是评估深度理解,需要测评学习者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
未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取决于我们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而我们创造未来的能力,取决于教育。学校必须成为一个创意共同体,让教育成为一种融合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为一体的活动,让年轻人不断探索、创造、实验和相互学习,但是目前学校教育的“标准模式”在这些方面显然做得不够。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脑力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所以,学校教育应营造有利于智力发展、习惯养成、品格锻炼等方面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协调发展,让学校成为年轻人新鲜创意的孵化地,习惯养成、技能训练的共同体,发现已知、探索未知的试验田。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PISA测评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影响研究(15YJC880004)”阶段性成果)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