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教育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未来的学校还会存在吗?人工智能技术会替代教师吗?未来的学校如果存在是什么样,如果不存在又有什么样的主体替代它呢?朱永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简介:
朱永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由于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全世界都在探索怎么推动教育的变革,让教育能够满足未来人类对优质、个性化、灵活、终身的教育需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方法,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破解认识以及新的教和学的规律,对我们新的教育制度、新的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撑。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它的活力已经充分的展现出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发展如此之快,互联网教育服务的能力越来越强,未来的学校还会存在吗?人工智能技术会替代教师吗?未来的学校如果存在是什么样,如果不存在又有什么样的主体替代它呢?
关于未来教育的八个基本观点
十年前,我们经常会问大家,实体商店还会存在吗?五年前,经常会问大家,实体银行还会存在吗?其实这个问题和教育是相似的。当然,对于教育的追问,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学校还需要吗?还有必要存在吗?美国就有所谓的学校消亡论。对此,我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观点一,学校还会存在,但不是像现在这样。
观点二,学校本身在不断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校的形式也会进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观点三,现代学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培养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是大机器生产的要求。所以,它也导致了现代学校虽然效率高,但是整齐划一,忽略个性、忽略人的自由发展等毛病。
观点四,新的技术革命,新的信息革命,将为学校变革提供新的可能性,学校再想独揽教育一切的格局,终将会被颠覆。
观点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是实体学校和学习中心并存的时代,未来的学校会从一个个School,变成了一个个的Learning center,而这个Learning center和新的学校将完全不是一样的格局,现在已经有国外的学习中心模式开始出现。
一个学生在同一个教育阶段,比如小学、中学、大学,可以在多个学习中心学习,获得各种各样的课程。课程与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比证书、学历更重要,也就是未来国家不会规定我们学多少、学多难,而是规定一个基本要求,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由自己建构的,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变得不一样。
观点六,我认为未来将会出现学分银行的模式,也就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有学习的活动和过程,都将被学分银行所记录,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提取,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所以,学校教育将会打破现在连续性的格局,一个人学完基本的课程以后,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新的形态。
观点七,未来的学校教育提供者,不仅仅是学校主体,任何教育机构甚至任何个人,都可以提供教育资源,能者为师,任何一个想开课程的人都可以在网上开课。其实这个现象现在已经实现了,在网上就有很多自由教师。
未来教师职业不会消失,但是教师不被学校所垄断的格局会出现。一些教师可能会组建自己的课程公司,例如好未来这样的教育机构,它的教育完全可以和学校教育彻底打通,我们学数学可以选择学校也可以选择好未来,学外语可以选择学校也可以选择新东方。
观点八,最重要的是,教育尽管千变万化,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好教育的根本特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总会变,只有一条不会变,幸福。一定要让教师和学生享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智慧的挑战,享受探索和发现的快乐,这一点如果做不到那就不是教育。
第二,好的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自己,现在我们的教育是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人。所以教育在制造竞争者和失败者,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所以,我们研发了许多独特的课程,比如新生命教育、新艺术教育、新科学教育,我们在为未来的教育做一个新的探索。未来的学校学习中心,我希望它是一个传播伟大价值的中心,是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每一个人在这个中心里都能够发现自我、成就自我。
未来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
未来的教育,将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未来的学习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是一种人机结合体,用AI技术帮助人来学习。
美国有一种说法,凡是Google上有的东西,教师就都没有必要去教,如果百度、Google上有的东西不需要教的话,现在学校教育还有多少内容值得教呢?这就要思考,我们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未来的国家教育标准将会发生新的变化。这样一来,教育的提供者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前面提到的能者为师,将会成为教育的一道风景。
未来教学的内容,将不仅仅是生存所需要的,更多的是闲暇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到未来那个时候,人们更多的需求是怎么打发自己的闲暇生活,怎么让自己生命过的更有意义。人们可能会去学一门技术、工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各种新的教育内容将会应运而生,每个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当中,会去寻找他感兴趣的东西,会不断地建构属于他的内容。
未来教育的关键在于评价方式的变革
教育虽然有它的意识形态性、本土性,但是同时教育也有它的全球性。未来教育资源的配置,一定是在全球、全世界范围内配置的,而不是在一个国家进行配置的。
目前技术在改变教育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许多学校、教育机构,包括互联网企业,关注更多的是怎样让教育更有效率,怎样让人学的更快、考试成绩更好,而很少真正的关注怎么样才算是学的好?也就是教育评价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对于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优秀的人,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衡量工具。过去几百年我们一直在考科举,科举对整个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我们考试,考什么学什么,以考定学是大部分学校的模式,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
这样一种方式造成了所谓的“高分低能”,学生分数很棒,但是综合素质一般,不懂得怎么样为这个国家、民族、社会,为未来做更多的考量。现在我们真正去解决一个人价值的问题、解决一个人品质的教育问题时,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而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背后,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评价方法。
所以,我们需要评价方式的改变,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关注怎样评价一个人才。过去我们唯一评价的方式是文凭,认为名校毕业才是有水平的。但其实并非如此,具体到每一个人,并不能完全用学历去衡量。
目前,怎么去发现,怎么去评价,我们还没有找到好方法。未来如果有了学分银行,有了大数据能够记录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记录一个人所有行为的表现,那么用人单位就可以根据这样一个过程,知道一个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所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现在我们却是结果比过程更重要。我们应该寻找更好的发现人才的办法、培养人才的办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