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教学触“网”助力教育创新与变革
—— 阜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张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过去教师上课的形象,已在信息化教学潮流中一去不复返。近年来,阜阳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以赛促教、改善硬件、教研结合等方式,开创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局面。
以赛促教 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日前,阜阳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各县市区共推荐了945件作品参评,在检验该市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
在此次比赛中,阜阳市第十八中学硕果累累,推荐的25件作品 (教学课例,教学课件,微课)参赛,有10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总数位居颍州区各学校之首。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来阜阳十八中近两年的探索。
“从改善硬件到实践培训,以赛促教的方式更能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阜阳十八中校长刘伟介绍,2016年,阜阳十八中通过更换教学设备,扩充网络信息资源,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为学校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阜阳十八中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省级教学教研比赛。今年5月,学校在去年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优秀课例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优秀电视教学课例评选活动。刘伟激动地说:“结果刚出来,上报20个课例,13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获奖总数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以赛促教的方式,推动阜阳市教育信息化进入质量提升期,佳绩不断:2016年教师教育信息化大赛中,该市23件教师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016年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该市17件作品入围全国赛事,5件作品获全国一等奖,一等奖比例占全国1.7%,全省38%,并获得全省创客类两个一等奖。
完善硬件设施为教学提供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其推进的难点与重点在农村,特别是师资薄弱、信息化装备和优秀教育资源的匮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拦路虎”。
在积极推进均衡教育工作中,阜南县251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几乎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阜南县柴集中心小学是省班班通项目在阜南的第一个试点,信息化教育教学走在全县前列。“2014年开始试点,目前31个班级都安装了班班通设备,每个学科都会使用到。”柴集中心小学校长石金锋一边操作设备一边说:“我们建立了一个跟踪管理平台,时时监控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检修。”
做好设备管理,是为保障教师每堂课的教学质量。石金锋说,现在全校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班班通,大大节省了备课、讲解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学校还将数字化融入到其他领域: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音乐室、实验室联网教学……今年,柴集中心小学获得“阜阳市电教先进单位”称号,继续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阜阳市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在线课堂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信息化硬件条件有大幅度提升。2016年,全市教育信息化投资达2.9亿元,共配备班班通10113套,电脑41227台,数字化校园15个,录播教室69间。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配备多媒体班级占总班级数的95.04%。
大数据因材施教 引领教育信息化新方向
随着“互联网+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有效辅助学科的教学工具。对此,阜阳市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今年5月,阜阳一中与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记者在阜阳一中智学网个性化智能学习中心看到,学生在此上课人人一台电脑,老师授课时可以实现课堂备、授、改、考、导一体化。
“学校借助网络学习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帮助师生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阜阳一中有关负责人说,这种智慧课堂能够极大地促进教育、学习、管理的方式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实现精准教学,建设智慧校园。
近年来,阜阳市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不断创新模式。其中,颍州区成为先行者,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在线课堂”、“微课”等建设,发挥微信、微博等平台力量,补充和拓展传统教学课堂,同时利用网络连接学校、师生与家长,共建智慧教育的新格局,引领阜阳市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市电教馆馆长张丽说:“教育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信息化,我市大力推进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完善教育管理,进一步实现因材施教和教育公平的目的,推动阜阳教育事业新发展。”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