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高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未来“十四五”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高教信息化提出了新挑战。
高校信息化应用公众号推出由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教育信息化智思考》专栏,栏目关注高校信息化的真实应用和最新进展,将第一线需求与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进行精准匹配,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现代化与未来教育革命的智慧引擎。
陆以勤
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
兼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作为理工见长的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南理工”)较早开展信息化建设,1978年成立教育技术中心,开始探索电化教学。
华南理工也是1994年最早向国家计委提交CERNET项目建议书的6所高校之一。
1996年2月,由华南理工牵头的广东省教科网正式开通并接入CERNET。
2012年,华南理工牵头承担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在广东省开展绿色无线智慧校园的建设,投资规模达1亿元。
1996年华南理工开始筹建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独立的数据中心投入使用。
2019年落成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数据中心
信息化建设厚积薄发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华南理工也较早开展了数字化校园建设,1996年华南理工木棉BBS上线,2000年自主开发的统一认证系统、门户和内容管理系统上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学校核心业务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入,2013年首期数据交换平台上线;
2017年开始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网上办事大厅和“一张表”工程,已开通100多个业务和50多个轻应用;
2017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学校的迎新系统。
在移动应用方面,华南理工较早开通了学校业务App入口,是全国最早开通QQ公众号的高校,2013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华南理工移动应用。
2016年华南理工建设面向公共服务的云平台,被评为“2016高校信息化创新奖” 教育云的典型案例。
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实现“物”的智能打造高水平的智慧校园方案荣获教育信息化优秀创新实践方案奖。
深耕试验田,赋能新校区
在机制体制探索方面,学校2007年开始设立信息化办公室,2017年设立专职副首席信息官,是国家标准《智慧校区总体框架》(GB/T36342-2018)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2018年8月,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四方共建的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基础建设正式动工,成为学校高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对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打造智慧教育的生态,还要面向校区的办学目标和特色服务。
例如,作为国际一流大学的试验田,流程引擎需要具备快速重构业务的能力;
中西合璧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的物理和虚拟空间都是柔性的。
此外,2019年9月有近3000名师生在该校区正式开学,为了保证开学,信息化必须和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密切配合,难度很大。
为了满足办学需求,该校区建设了校园网和智能业务专网,一期综合布线信息点41600多个,无线接入和数据中心采用6A双屏蔽线。在感知层建设了25000多个物联网信息点。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智慧校园中央综合管理平台
网络采用目SDN(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在同一物理承载网上构建二三层隔离的多业务融合专用网,IP地址与位置无关,利用SDN动态调整网络资源的特点解决校园潮汐流量,利用SDN集中控制的特点实现快速部署、动态扩展。
新建数据中心大楼建筑面积共12800平方米(不含地下面积),设计总容纳764个机柜,采用三路供电,一期由6台2000KVA变压器供电,二期拟增加6台2500KVA变压器,核心机房备2台1200kW低压发电机,采用水冷空调。校区一期建设智慧课室36间、摄像头2900个、门禁3300多个、智能门锁1300多把、人脸匝道机约100个、周界防范4公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智慧校园可视化运营平台-1
一些新技术如虚拟校园卡、绿色节能等在校区得到应用,业务系统采用多种模式把一校三区融为一体,门户、统一认证、网上办事大厅、研究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人力资源、在线教学系统等均支持中英文。
由于部署了密集的物联网节点、通信节点和强大的数据中心,校区具备了采集、存储、处理物联网、校园网、业务系统和科研、教学活动数据的能力,因此,校区的中央监控平台拟对楼宇自动化、供电、照明、空调、热水、消防、智慧课室、网络、视频监控、停车场、业务系统等18个专业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深度学习等,形成综合的校区数据,可对各系统数据关联分析和业务协同,实现复杂的应用,如安防联动、应急事件响应、绿色节能、师生综合评价、学生个性化指导、科学决策等,并为上层应用提供API接口,形成学校的核心资产,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智慧校园可视化运营平台-2
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已融入学校的核心业务当中,而信息化发展必须和学校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学校发展的每一次机遇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