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微课融入 教育出彩
——以“走读研学”为例
微课,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方兴未艾。与传统的网络资源相比,“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凝结与优化。“微课”以试听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资源,满足了学习者按需学习、随时学习的需要,是对知识点的精讲。“微课”时长约十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
长兴县实验小学把“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本身作为教研过程,对课程的各环节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支持,有效提升了师生的媒介素养,让学生有学习提升的过程,有爬台阶和摘果实的成就感。
微课预学为走读研学做好铺垫
“微课预学”,提前将学生带入到学习场景中,使得走读研学有备而来,走读过程更加有序、有效。以“走读台基山文化遗址公园”为例,这是长兴实小四年级走读内容之一,老师们会事先设计一份“微课”,让学生根据“微课”提示的内容,先初步了解有关台基山文化遗址的知识和信息。台基山文化遗址公园长廊里共展示了长兴的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老师还让学生借助微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形式,提前渗透和实践走读研学的相关内容。学生也会在“微课预学”的基础上,互相分享各自收集来的资料;或者画一画台基山遗址文化的发展脉络;或者去县博物馆看一看遗址出土的古文物等。
“微课预学”,为学生的有效走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课预学”,为学生的走读研学提供了思维和行动的支点。从每次走读的实践经验来看,“微课预学”,是帮助学生走读研学的“热身”,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阶梯,让学生站在上面,自己采摘到心仪的果实。
实践共学确保走读研学深度开展
经过前期“微课预学”的准备,学校会组织学生到各场馆或大自然中进行实地观察、调查访问、走读体验。“实践共学”时,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形式,针对前期“微课预学”中的存疑和期待,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学。
“实践共学”阶段是走读研学的重点,因为这不仅是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用心参与的好时机,而且是同学之间合作互助、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个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角色和分工,进行了很好的合作。比如五年级的“徒步长征路红色之旅”,要求孩子们徒步古道(即当年新四军行军之路,现称之为长征路),翻山越岭,来到江南红村“苏浙军区纪念馆”,这一路上还有闯关游戏,还有考验和挑战。507班王子燕同学说:“‘齐心协力’‘珠行千里’‘不倒森林’‘鼓动人心’,光听这些游戏名称极富吸引力,而挑战的过程却不简单,不仅仅考验我们的技能、智慧与创新,更考验我们的耐力、合作与心态。而这些游戏到底怎么玩,微视频助力我们组取胜。”
微课评价夯实走读研学的效果
走读研学是长兴实小德育工作的特色课程,也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走读研学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评价跟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走读研学在学生自我约定的基础上,必须遵守小组组约,遵守班级班规。走读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在班级里进行小组汇报,将本次课程的见闻、收获进行梳理总结。展示的方式以“微课”呈现为主,借助幻灯片、影展、展板、小报、走读日记等,可谓精彩纷呈。然后班级代表对各个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对优秀者奖励“实践创新卡”(长兴实小特制的评价卡之一),以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在今后的走读研学中再创佳绩。
总之,微课的融入,使走读研学如虎添翼。微课与走读携手,教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把知识点变得足够有趣;微课与走读携手,使走读课程变得更加活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更主动地参与体验;微课与走读携手,使得学习真正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师生在共享、共建中共成长。
(作者:黎谊民范新萍,单位:浙江长兴县实验小学)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