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作者来稿
高等研究院建设:美国经验与中国之路
2009-02-20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张花 张会杰 吴新伟

字体大小:

 

  三、我国开展高等研究院建设的建议

  我国在全球经济、政治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选择了创新发展的道路,高等研究院的成立及有效运作必将会提升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促进全人类科学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要借鉴美国高等研究院的成功模式,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对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做到远展望、大投资、深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等研究院。具体建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价值理念上,为学者创设宽松的环境,坚持以追求卓越为基本的理念。虽然全世界仿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研究机构不少,但鲜有如此成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78年来一直坚持追求学术卓越;坚持以理论研究为唯一功能;坚持非学术"大师"不聘的原则;坚持小而精的组织特点。当前我国高等研究院对学术研究价值理念重视的不够,且盲目追求数量的做法使我们很难坚守住学术卓越的理念:有限的精英群体不可能支撑起如此数量众多的高等研究院的学术"大师"的需求;主办方也不可能长期筹集充足的经费不断为学者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空间及优越的物质条件支持其纯理论基础研究。因此,为保证我国的高等研究院对追求卓越理念的坚守应该限制高等研究院建设数量,明确其目标与职能。

  (二)组织方式上,综合美国高等研究院的特点及我国现实状况,我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可以选择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组织方式,即与某些个大学保持密切的联系,可以依托原有大学的优势学科以弥补学科的局限性和人员不足,同时注意它与大学之间的本质区别。另外,可以参考借鉴德国1978年成立的柏林高等学术院,即各个组成单位不是集中摆在一起,而是把某个所挂在某个大学,研究所只是一个虚设的名称,其总部相当于中科院的本部。这样一个研究单位是由国家拨款设立基金、独立运作,分给他的预算属于他自己支配⑧。即高等研究院可以独立自主,但必须与某些大学挂钩,是一种半独立性的组织。

  (三)学科设置上,可以借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模式,既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历史,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在学科交叉的生长点上去发现,实现科学系统的协同进化。使科学技术更好地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使高等研究院真正成为"把不同知识分支带到一起使其相互接触并相互协调组织的地方"⑨。因此我们成立的国家级高等研究院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加强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四)大师选聘上,高等研究院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要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师,关注国际前沿,使研究工作不断与国际水准接近。并在大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项科研工作,使我们的高级专家有机会与全球高级别的科学思想进行对话,逐步实现超越与领先。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小结

  在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我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推动全人类科学发展。但美国高等研究院的发展及特点告诉我们,高等研究院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耗资巨大的工程。它并非个别大学、研究所可以承担的。当前某些大学创办的高等研究院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各举办主体应该理性地思考维持高等研究院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国家、政府应该采用一定的政策措施对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做出更合理、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使高等研究院更好地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2]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nnual Report for the academic Year 2006-2007,[EB/OL].

  [3][4]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 徐辉,陈晓菲译. 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8,26

  [5] 佚名. 中科院院士反驳杨振宁:中国需要诺贝尔奖[N].新闻晚报,2008-3-18.

  [6] 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32.

  [7]钱晓红,朱凌,陈劲. 高等研究院创建模式比较与任务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

  [8] 许倬云.作为文化先锋营的高等研究院--许倬云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研究院的讲演[N]. 文汇报,2008-07-27

  [9]许晨. 立足现代,追求卓越---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理念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建立[J ]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 ,(8) .

  Creating Institutes for Advanced Study: the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ay for China

  Zhanghua, ZhangHuijie, WuXinwei

  Abstract: As a pure, refined and top research institutio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s meaningful in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even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The U.S.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e success of development need higher request in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s a result, the creation of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needs to combine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rational organ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of I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ombined with our ag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ary for the IAS creating, and presents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gives a few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academic research institution;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

  张花: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专业:高等教育学,方向:高等教育决策与评估

  张会杰: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讲师

  吴新伟: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专业:高等教育经济与管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等研究院如何成为真正的“学术特区
· 高等研究院:美国经验与中国之路
· 上海与浙大签约共建高等研究院
· 香港科技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合作建高等研究院
·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研究院揭牌成立
· 清华大学成立中药、监管科学两大研究院
· 中国石油大学紧跟国家需求成立三大研究院
· 北京将成立国内首个“科学传播联盟”
· 张柏春研究员:关于建设一流研究所的初步思考
· 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挂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