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3岁的李大海是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的一名农民。从去年8月开始,每个双休日他都会背着书包到镇上的社区教育学校去上学,成为一名大龄的物业管理专业中专生。
在高中毕业整整16年后再次走进教室的他,谈起一年多的学习生活,心情格外地好。他笑着说:“高中毕业后,我先后干过建筑、装修等多种工作,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到知识和技能缺乏的苦恼。我会非常珍惜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李大海参加的是北京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顺义区分校,专门面向农民组织的“学历+技能”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这是顺义在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过程中开展社区教育的一个缩影。近日,北京顺义区“以社区教育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创建工作迎来了专家组评估,顺义由此成为京郊十个区县中率先接受该项评估的区县。
重点锁定农民培训
顺义社区教育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体现在对农民的培训上。顺义是经济强区,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顺义的经济实力在10个远郊区县中位列第一。但顺义也是农业人口大区,农业人口占到65.7%。要创建学习型城区,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正是为了适应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三、三产业转移,区里责成农广校从2004年8月开始实施“农民‘学历+技能’教育培训项目”。项目首批招收325名学员,上课地点全部安排在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
“培训项目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我们都是事先与镇政府反复协商后确定的,目的就是与地方经济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年轻的女校长赵云霞说,“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每学年1500元的学费,采取学校、镇政府和个人三方各负担1/3的办法解决。”学校保证学员在取得中专学历的同时,免费取得一种以上国家职业技能证书,并负责为没有工作的学员推荐安置工作。
社区学校免费开讲座
为了引导农民改变小富即安、依赖土地等小农思想,树立靠技能就业、靠本领吃饭的市场意识,农广校结合区政府的“同心全面建小康”主题教育活动,派出很多教师深入镇、村与广大农民面对面交流沟通。
从去年8月至今,农广校分别在马坡、高丽营等镇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开展了39场主题讲座,教师面对面为农民朋友讲正确的致富观、择业观、就业观,共计有3100多村民听了讲座。
农民听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次,学校教师在北务镇道口村搞讲座,从晚上8点开始,只能容纳40多人的教室就坐满了人,很多村民就站在门口听,还有一些妇女抱着熟睡的孩子听讲座,直到9∶30讲座结束才肯离去。
今年7月的一天,赵云霞亲自带上一套“移动多媒体”设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投影机和一个可卷起来的幕布),来到兰采镇望渠村给村民讲有关改厕和糖尿病预防方面的知识。“事后村里主动打电话给我们,要求增加讲座的内容和次数,还要我们多送点光盘给他们。”赵云霞说。
建立三级社区教育网
应当说,顺义社区教育发展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该区“学习型城区”的创建活动。这项活动自2002年年初开始正式启动后,由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很快便建立起一个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21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学校为骨干、400多个村(居)委会社区教育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
其后,区里还建立了社区教育网,为社区市民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设置了农业远程教育站点26个,初步实现市、区、镇、村四级数据传输和信息资源共享。
基础设施建好后,区里又想方设法抓软件建设。区政府出面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很快建立起379人的社会共享教师资源库。区教委选派50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中小学教师充实到镇社区教育中心学校,负责社区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实施“百名专家兴顺工程”,为社会化教育培训提供教师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