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消息:程女士在成都开了一家投资公司,上个周末的经历让她至今激动不已:在北大参加的研究生班开课了,国际专家讲授的金融课程令她受益匪浅。即使此后每个周末都要坐飞机来北京上课,她也决定要认真完成新学业。跟程女士同班的两个郑州同学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仅是北大。入世之后,人大、对外经贸大学等许多学校开设的金融类研究生进修班都格外火爆,“不仅要保住饭碗,而且要捧上更好的金碗”,自认将受到极大冲击的金融界人才开始了“新知识储备运动”。
入世之后,金融业首先面临着“人才争夺战”。据知情者透露,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部门中的一部分三十四五岁至四十岁之间的处级干部早已进入了外国金融机构的视野,他们看中的是这些“青年才俊”对中国经济的了解程度和十几年积累的经验;他们挖人的“诱饵”往往是最低10万美元的年薪。但与之相比,他们更为关注的是那些有金融知识、懂国际惯例的年轻人。
“中国银行系统有几十万名职工,但在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下,真正能够应付将来分散的金融公司和投资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竞争的人才却很难找到。”负责这个班的平新乔老师同时指出,将来中国金融业将按照入世之后的标准改造,同样需要大量操作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库仍旧几乎是空白。
正是看准了这个趋势,很多人宁愿自掏学费也要抓紧“洗脑”,平老师说,虽然已经开课了,但这些天仍旧不断有学生继续来报名。甚至不乏程女士这样打着“飞的”来上课的执着学生。有人给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是自费上课的话,一周飞行上课一次,往返机票的费用再加上昂贵的听课费,就不是一个普通经理的收入所能承担得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