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挖掘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台湾地区自1990年起积极鼓励学校、机构民间团体等发展成人基础教育。台湾的非学历教育,以私人设立者居多。目前台湾地区共有短期补习班3233所,皆为私人设立,共有学生1235934人,可称台湾成人教育的最大阵营。在发达国家都注重成人教育的今天,我国台湾地区将成人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台湾成人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呈现出下列六大趋势。
一.教育类型多样化
台湾所实施的成人教育,类型相当多,逐步形成了富有地区特色的成人教育体系。台湾成人教育主要有下述类型:
1.成人基本教育。包括:141所、18606人的小学补校,160所、23649人的中学补校,1366个、32821人的成人基本教育班。
2.进修补习学校。包括:41所,学生7761人的高中进修补校,181所、学生172434人的高职补校,1所、学生205人的专科进修补校。
3.短期补习班教育。目前台湾地区共有短期补习班3233所,其中文理类1139所、家政类561所、商类328所、资讯类150所、工业314所、运动类36所、农类1所,共有1235934人。
4.空中教育。包括教学(1978年台湾"教育部"将空中教育正式纳入补习教育规程中)、空中专科进修补习学校、空中行政专科学校、空中大学教育。
5.老年人教育。高雄市、台北市在1982、1983年即开办长青学院,以后其他地区,老人教育机构相继设立,名称不一,都以"活到老、学到老"为目标。依据1987年底统计,台湾省各地共有长青学院42班6303人参与学习,台北市共有67班1568人参加,高雄市有99班2500人参加,合计参加人员达10371人。
综上所述,台湾已形成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适应各类教育对象特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职前、职后、退职并举的成人教育体系。
二.办学方式经济化
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繁多,教育需求丰富,如何用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效果,是成人教育面临的一个经济学问题。台湾成人教育,同台湾经济一样,也是特别重视效益的。
台湾成人教育办学渠道主要有:
以校办校。即充分利用现有全日制正规学校的师资设备、图书教材作为办理成人教育的据点。这是台湾成人教育办学的主渠道。如,小学补校均附设于小学内,中学补校也亦附设于"国中"内,高中进修补习学校一般附设于高级中学或高级职校,工专进修补修附设于台北工专、云林工专、高雄工专等三校校内,大学院校推广教育均由大学院校主办。空中商专补习学校附设国立成功大学、国立台北商专、国立台中商专内,空中行政商科学校附设于国立政治大学内。
社会办学。即减少当局的投资,充分挖掘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来办理成人教育。为消除台湾尚有的100多万的文盲人口,台湾地区自1990年9月起订定办理鼓励学校、机构、民间团体等办理成人基本教育,施教场所以学校居多,在机关、机构民众活动中心、寺庙及集会场所等亦有。台湾的短期补习班教育,在设立主人方面,以私人设立者居多,目前台湾地区共有短期补习班3233所,皆为私人设立,共有学生1235934人,可称台湾成人教育的最大阵营。
台湾除了充分利用社会机构以个人的办学优势大规模地发展成人教育外,还主要利用社会资金,使成人教育走向"集约化"。小学补校不收学费,并免费提供课本。中学补校免纳学费,每学期缴杂费新台币1200元左右,所需经费,由各县市编列预算支出。成人基本教育所需经费由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直接补助。老人教育一般采取免费方式。对其它成人教育的经费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台湾成教经费倾斜重点在基础文化教育,似"义务教育"性质,"确保基础,重点突出"是台湾成教投资的特征,从而避免"漫天撒网、广种薄收"所带来的资金浪费。
三.教学内容职业化
以职业教育为方向,重视提高岗位职业技能是台湾成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首先成人教育的目的倾向职业化。台湾成人教育,按教育目的可分六大类:
(1)提高职业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教育;(2)促进健康、福利和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教育;(3)加强对自我观、婚姻观、家庭观、人生观等教育的亲职教育;(4)提高公民与社会工作技能的教育;(5)"自我实现"教育,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文学、手工业等科目;(6)以补充人民生活知识,提高教育程度,传授实用技艺、提高生产能力,培养健全公民如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的补习教育。从教育的内容看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
其次在职职业进修教育发展较快。为提供在职商业人员进修,"教育部"指定成功大学、台北商专、台中商专附设空中商专补习学校,首届招生时,报告人数竟达1.7万人。为提高在职公务员素质,"教育部"指定政治大学附设空中行政专科学校,1977年6月正式开办,首届录取的公务员人数为5273人。现在学生已达8006人。为了提供工业从业人员利用周末、周日进修的机会,台湾创办了台北工专、云林工专、高雄工专等三校附设工专进修学校,现共有学生44351人。
再次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如短期补习班,以补充民众生活知识,传授实用技艺为目的。就课程而言,以职业类居多。在3233所短期补习班中,文理类1139所,占35.2%,家政、艺术、商业、资讯、工业、运动、农技等职业类有2094所,占64.8%。
四.招生方式开放化
为了大面积、大规模地提高公民素质,普及成人教育,台湾实行开放性的招生制度。除了工业、商业、行政三类专科进修补校实行对在职的高级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历者考试录取入学外,其它各类成人教育均实行免试入学或凭一定资格入学。如小学补校、成人基本教育班,短期补习班教育等均实行免试入学,中学补校招收年满十五岁以上具有小学毕业或同等学历者,免试入学;大学院校推广教育,须具有高中(职)中同等学历者始能就读,一般采取报名入学,无须考试;老年教育,凡年满五十五岁或六十岁者皆可报名参加;空中大学学生分为"选修生"、"全修生"及"自修生"三类,选修在须年满十八岁始得登记入学;全修生具有学籍,须年满二十岁,曾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中或同等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入学考试只要及格便能入学;自修生是指有志进修而自行收视电视教学或收听广播教学者,无须考试。
开放招生,关系到能否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问题。台湾成人教育依据"入学从宽,考核从实、毕业从严"的原则,大力推行学分制,达到"处处是教室,人人有书读"的全民教育与终生求知的理想境界。除了老年教育无须考试外,其它各类成人教育都须严格考试。根据资料分析显示,历年来空中大学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普遍较低,反映出空大"入学从宽、考核从严"之精神。
五.成教管理办法
"不以规矩,无以方圆",要使成人教育有效地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将成人教育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政府直接参与成人教育管理、推动教育健康发展、为成人教育保驾护航的重要措施。台湾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经验在于,自成人教育诞生之日起,就将起纳入法规化轨道,并根据形式发展之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目前,台湾有关成人教育的法规,一共有五种:
1.社会教育法(重点是成人教育)。本法于1953年公布,经1959、1980年修正公布,全文17条。如其中规定:"各级学校得兼办社会教育,广播电视及其他大众传播媒体,应加强配合社会教育之推行。
2.补习教育法。本法于1944年公布,经1976、1982年修正公布,全文25条,如规定:"凡已逾学龄未受九年国民教育之国民,予以国民补习教育;已受九年国民教育之国民,得受进修补习教育;志愿增进生活知能之国民,得受短期补习教?quot;。
3.补习教育规程。本法于1987年订定发布,全文29条,如规定:"专科进修补习学校采行学年学分制,其修业年限不得少于二年,学生得视自身时间之许可,逐年选修若干学分而延长其修业年限,但最多以七年为限"。
4.视听教育实施办法。本法于1970年订定发布,经1972、1975年修正发布,全文20条。如规定:"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艺术馆等社会教育机构,为配合推行视听教育,应就其重要情形置备各种视听教育器材,以随时对一般民众施教"。
5.私立社会教育机构设立及奖励办法。本办法未修正之前,原为私立社会教育机构规程,该规程于1961年订定发布,经1973、1980、1982年修正为本办法,全文33条。如规定:"私立社会教育机构立案二年以上、组织健全、合乎规定条件者,应奖励之","私立社会教育机构办理不善或有不遵守法令情事者,省(市)主管机构得为纠正或撤消立案等处分"。
六.实施宗旨全民化、终身化。
台湾成人教育的受教育对象中,既有不满十岁的幼童,又有七旬八旬的老翁,成人教育逐步贯彻了人的一生,呈现出终身趋向。而且,成人教育开放性的招生制度又为全民化成人教育打下了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日益加快,几代人面临一个牛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代人面临几个爱因斯坦的时代即将正在来临。这就决定了成人教育将会成为今后教育的主流,成人教育必须面向全民,向终身化过渡已势在必行。为了加快成人教育的发展,1980年10月18日,台湾公布了《社会教育法修正案》,特别强调"以实施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为宗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台湾大致提出了以下努力方向:
1.聘请学者专家筹组成人教育咨询委员会,重新研订成人教育的性质与范围,确定观念,以此为推广成人教育的依据。
2.从速研拟成人教育法,使其更有时代精神,更符合实际需要。
3.筹组推动成人教育的机构,负责规划与推动成人教育为主流的政策,较易于实现而不致落空。
4.改善大专院校的推广教育,使大学的服务可以远及校外的成人,以提高社会文化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5.建立空中成人教育制度,突破观念和立ㄕ习??右酝乒闫占埃?钩扇私逃??苁视Φ鼻暗钠惹行枰??br>6.积极培养从事成人教育的专业人才,并重视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有效的方法来推广成人教育工作。
7.高等成人教育经费,除当局编列一定的经费外,拟从新辟税源着手,以税源全部或部分作为成人教育经费,以利成人教育的推广。
(摘编人:杨雄,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专题研究部主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