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扫除文盲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扫盲教育的政策法规。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出了扫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扫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1993年8月,国务院重新修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4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要求全国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要坚持将“两基”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12个部门《关于“十五”期间扫除文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扫盲工作作出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提出“到2007年,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为了落实扫盲教育的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把扫盲工作作为衡量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列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建立了政府统筹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扫盲协调机制,不断加大对扫盲教育的投入。巩固和扩大扫盲工作成果,统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成人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重点推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和妇女扫盲工作。各地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扫盲工作深入开展。
(一)坚持不懈开展扫盲,文盲数量大幅度减少
1.全国人口中的文盲总量和成人文盲率明显下降。经过长期不懈地开展扫盲,在总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文盲总量大幅度减少。2000年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文盲人口(15岁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是8507万,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成人文盲数量减少了近1亿,其中扫除青壮年文盲4610万,成人文盲率已由22.2%下降到9.08%,扫盲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见下图)

上图:1949年至2000年全国15周岁及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和成人文盲率变化表
资料来源:1.国家统计局.1949、1964、1982、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国家统计局.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青壮年文盲进一步减少,青壮年文盲率达到较低水平。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15岁以上成人文盲有8500万,其中青壮年(15岁至50岁)文盲2300万,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15岁至24岁青年文盲仅占同龄人口1.1%。(见下图)

上图:1982、1990、1995、2000年全国青壮年文盲率变化表
3.妇女扫盲成效显著,女性文盲率下降幅度大于男性。扫除妇女文盲是我国扫盲教育工作的重点。与1990年相比,2000年女性成人文盲率由32.0%下降到13.47%,青壮年女性文盲率由14.78%下降到4.13%;大量妇女脱盲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素质和社会地位,而且对培养下一代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见下图)

上图:1982、1990、1995、2000年女性成人文盲数和女性成人文盲率变化表
资料来源:1.国家统计局.1982、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国家统计局.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4.新世纪扫盲工作持续开展,文盲数量和比率稳步下降。2000年全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后,扫盲工作并未止步不前,国家启动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加快了西部地区扫盲的步伐。贵州省2001年至2005年省财政投入扫盲专款1500万元,地、县、乡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省教育厅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编、充实、完善扫盲教材,通过开展实用数学、实用语文、实用技术的教育,增强了扫盲的时效性。云南省2005年安排450万元扫盲专款,共计举办扫盲班11457个,参加学习的210379人,脱盲143466人,其中妇女学员136665人,脱盲94250人,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2001年至2006年,全国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136.3万,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其中妇女文盲632.9万。(见下图)

上图:2001年至2006年全国脱盲人数和女性脱盲人数(万人)
资料来源: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文盲总量及成人文盲率的变化客观反映了我国扫盲工作的成效。由于我国政府坚持不懈地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脱盲学员的巩固提高工作,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随年龄组的下降而降低,使我国成人文盲数量和成人文盲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见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