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教指委作用 提高化工高等教育质量
冯亚青 张凤宝
摘 要:世界范围内,尤其是我国高质量工程师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的瓶颈。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化学工业迫切需要化工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这给化工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从制定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开展学科竞赛、加强国内外交流等多个方面勤奋工作,推动化工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亟待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在学规模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2012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是1998年的4.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比1998年增长20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由1977年的27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689万人[1]。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注重创新转变的历史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发展状况相对落后。例如,根据“21世纪大学联盟”今年5月公布的对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状况排名,名列前十的国家分别是美国、瑞典、瑞士、加拿大、丹麦、芬兰、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我国排第42位[2]。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高等工程教育任重道远
在提高质量、注重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同样肩负着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目前,高质量工程师匮乏已成为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球普遍存在工程师短缺现象。据估算,撒哈拉以南非洲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需要新增250万名工程师[3];德国多数行业工程师都严重短缺[4];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丹麦工程师缺口将达1.4万名[5]。而《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指出,过去十年,虽然中国培养的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数量居全球第二,但高质量人才极度缺乏。
为缓解工程人才短缺的问题,发达国家对工程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不同的教育计划或研究报告,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表题为《国家行动计划:应对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系统的紧急需要》的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家层面上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水平和增加相应的研究投入。美国还实施了“2020工程师”计划,夯实工程教育的地位,明确了美国2020年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另外,美国高校在工程教育联合体(EEC)计划的支持下,在工程本科教育阶段对工程设计、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6-8]。
欧盟委员会先后推出三项大型工程教育改革计划,即“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强欧洲工程教育”和“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构建欧洲工程教育体系,以增强欧盟国家创新竞争力[9]。英国皇家工程院对产业界、高校和近期毕业生展开调查,并形成《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报告,向政府、业界和学界提出改革建议[10]。
我国的发展需要培养大量优秀工程师,工程师是支撑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开设有工科专业的本科学校共1003所,约占本科院校总数的90%,工科专业本科在校生约占高校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3。可以说,工科专业教育的发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改革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11]。虽然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很大,但我国工程师的质量亟待提升。《财富》杂志的数据显示:中国符合“国际化要求”的年轻工程师只有16万人,不到美国的1/3,占全国工程师的比例不到8%;工程师人均产值仅是美国的1/16、德国的1/13[12]。根据《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大陆仅排第46位[13]。
我国工程界呼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中国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与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加大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任务非常紧迫,建议在我国开展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示范性教育改革并逐步推广[14]。参与调研的行业企业和高校普遍认为,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应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推进。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标志着卓越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目前教育部共批准194所高校参与“卓越计划”,其中 “985工程”高校27所,“211工程”高校38所,地方所属高校129所。在194所参与高校中共选出824个本科专业或试点班及288个研究生层次学科专业领域参与“卓越计划”。在“卓越计划”的推动下,各高校在面向需求制订专业培养标准、制订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培养方案、重构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提升教师工程能力、多渠道实现工程教育国际化等方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