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综述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日前在辽宁大连召开。此次高校咨询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咨询委员们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学术水平、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高校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特别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咨询委员普遍反映,这次会议紧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更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此次高校咨询会安排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学术水平”、“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高校队伍建设”四个专题论坛。
“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题论坛由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担任主持。专题论坛上,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作主旨发言,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等校长参与讨论。
“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陈骏说:“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耶鲁大学校长莱文今年年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的讲话,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但前提是,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在今年5月份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国外著名大学的校长也指出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课程设置以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
陈骏坦言,从以上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
我国怎样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陈骏介绍,南京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南京大学于2009年9月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启用新的教学模式。这个新模式被简称为“三三制”模式,即实行“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当中要经过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三条路径”是指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阶段规定的学分之后,可以在“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条,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陈骏说,“三三制”模式背后的原理,概括来讲,就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育思想。
当前改革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在陈骏看来,应通过新生研讨课计划、通识教育课程计划,以及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等举措,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眼中,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使之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学科拓展的增长点。而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例如对现有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业设置给予更灵活的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建设给予更多的改革空间,这些政策投入无疑将会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达到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