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上海大学:教授终身制绝迹
2001-11-30    

字体大小:

    上海大学闹了一场地震,5名教授、40名副教授在学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中落聘。

  该校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终止原来的专业资格评审,实行以聘代评。在首轮聘任中,落聘率达到19.2%。对落聘的正副教授,保留其国家待遇,但学校待遇取消。

  这是教授终身制这个概念退出上海大学的一个标志。

  评上教授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

  做了近20年高校人事工作的金振源老师谈及这次改革初衷时说了一个现象:在高校,学报的编辑是很难当的,一到评职称,教师们会拼命想办法在学报上发表文章,学报的稿件拥挤不堪;评审一过,学报顿时又闹起了稿荒。在高校,职称评审成了一根指挥棒,发论文、争课题是重要的敲门砖,而一旦评上教授这一学校的最高职位,“船到码头车到站”,积极性也就没了,干活的热情也减低了。

  1994年,原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高等科技专科学校合并成新上海大学。1997年,学校开始以职能部门为主对全校近1000名正副教授进行考核,发现有四分之一的教授工作状态不佳,表现在:不给本科生上课;不招研究生或招得不多;没有课题研究;发表论文不多。

  “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教授本身的错,而是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总需要不断地激励,现在他们感到没什么激励了,工作也就出现了疲态。”金振源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学校专门拿了一笔钱出来,对教授们实行岗位津贴。按完成教分的多少,分成3等,最高的一月可拿到1000元岗位津贴。考核结果与本人见面,允许教授们挑刺纠错。结果有四分之一的教授因为工作量不够,没有拿到津贴。学校一看面太大,又折中设了一等,降低标准,每月给400元津贴。同时给每人附了一张纸条,表示,一年以后再考核,如果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不给了。时限到后再行考核,这拨人基本上全完成了工作量,只有十几人没有完成。

  这件事给了学校启发,教授们是有能力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短期激励作用是有限的,必须实行打破教授一评定终身的局面,让教授能上能下,真正流动起来。

  岗位竞聘搅活一池春水

  1999年,学校开始研究改革教授职称评审制度,推行岗位聘任制改革。

  这项改革整整酝酿了两年。学校先后派人去较早开展此项改革的山东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学习。2001年6月4日,前后讨论6稿的《上海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向全校正式推出。

  条例规定:上海大学终止高校教师、科研、工程技术、试验技术、图书资料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实行按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严格考核后的职务岗位分级聘任,其中正副教授等正副高级职务由校长聘任,只发聘书,没有任职资格证书。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

  此举意味着原来延续几十年的教授评审,将在上海大学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这也是上海高校中第一所彻底告别评教授的学校。

  为了保证公平,学校对本人的竞聘申报首先在学院内公布,对成果实行公示,每个人都可以提意见、发议论,过关后再报经学校。学校送至上海市教委,用计算机配对的方式随机选择专家进行评议,最后由学校聘任委员会进行最终投票评议,避免了舞弊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

  同时,考虑到教授劳动变数大、不能用尺子进行精确度量的特殊性,学校对方案的设计并不太细。比如,对发表的论文,学校没有采取以字数来衡量的做法;对学术刊物的不同级别,承认参考意义,但不绝对化,主要以专家的评议为主。

  实行岗位聘任制,并面向校内外开放岗位,鼓励校外人士参与竞聘。校外人士、刚刚出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35岁的张佩国副教授,在参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的竞聘中,被聘为教授。

  为了保证平稳过渡,学校选择了文学院等4个学院进行了试点。同时,本着择优聘任,达到激励教师目的的原则,采取了分批公示、聘任的做法。正副教授3年一聘,讲师、助教两年一聘。

  青年才俊有了冒头的机会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当一部分教师竞争意识增强,大部分教师感到了压力。教师抢着承担教学任务,努力争取课题,主动进修提高自身实力,闹矛盾搞内耗的事少了。在青年教师中,报考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大大增加,今年考取在职博士生83人,是去年的两倍多。

  同时,竞聘也使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岗位职务聘任、以聘代评,是聘任某位教师上某个岗位去履行该岗位职责,实现一定的岗位目标。因此,在择优选拔时,学校坚持不仅要看一位教师过去的成绩,还要看这位教师的能力与发展潜力,亦即不但要衡量竞聘者的过去、现在,还要预示其将来。这种用人制度打破了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的格局,为优秀青年人才胜出创造了环境。此次40岁以下的博士晋升聘任到教授、研究员岗位的有9人,占晋升聘任正高职位总数的41%。

  今年10月,上海大学岗位聘任制度在全校全面推开,一种以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体的新的用人制度正在建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四所高校公布春季招生方案
· 上海大学:成立移民研究中心
· 上海大学:45名正副教授首批落聘
· 上海大学:45名正副教授落聘
· 上海大学:春招本科线325分
· 上海大学:本科未必读四年学
· 上海大学:聘三作家客座教授
· 上海大学:淡化班级滚动排课混科住宿
· 2003年中国大学排行出炉
· 2002年大学校园六大阅读时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