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上不断有“爱普”能否取代“托福”的议论。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的谢小庆教授。谢小庆教授于2000年在“托福”、“爱普”的编制机构———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ETS)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对ETS有较全面的了解。
记者:最近,媒体上不断有“爱普”即将取代“托福”的议论。也有人认为,“爱普”不会取代“托福”。对此您怎样看?
谢小庆(以下简称谢):据我从ETS直接得到的最新信息,ETS的主管官员已经对这种说法做出了反应。ETS的主管官员指出:最近中国出现的关于“爱普”将成为“托福”竞争对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说法会在两个方面造成误解。首先,会使人以为美国今后会将“爱普”作为评价大学报考者的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其次,会使人以为“托福”不能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这两点都是不正确的。
该官员指出:“托福”是一种有效、可靠的考试,今天仍然是美国大学在招生中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依据和首选工具。说“‘托福’不再能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在今天普遍实行的计算机化的“托福”考试中,考生在考试中所面临的听、读、写的情景与美国大学校园中的实际情景是非常相似的,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可以反映出考生在美国大学校园中的表现。不久,ETS将推出包含口语的新“托福”。伴随新“托福”的推出,“托福”将成为更可靠的英语考试。据我了解,美国大学委员会的官员也表达了相似的意见,肯定了“托福”的可靠性。
记者:美国在外国留学生英语水平评价方面,是否出现了政策变化?
谢:我不这样认为。在大学招生如何考试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的情况有本质不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不发挥任何作用,完全取决于大学自己的招生政策。美国的大学不会在短时间内同时改变自己的招生政策,“托福”的地位也不会轻易被取代。多数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和升学指导人员很清楚“托福”与“爱普”之间的差别。
记者:“托福”与“爱普”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谢:“托福”和“爱普”都是由ETS编制的,区别在于“托福”属ETS拥有,“爱普”属美国大学委员会拥有,委托ETS编制。ETS的主管官员指出:与“托福”相比,“爱普”是一种难度更高的英语考试,尤其是在写作方面。我是专门研究考试的,深知考试像其他产品一样,科研投入越多,质量越高。现在,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人参加“托福”考试,覆盖全世界几乎所有非英语国家;而全球每年只有约5500人参加“爱普”考试,仅仅覆盖少数地区。由于考试规模不同,造成经济收入不同,ETS对“托福”和“爱普”的科研投入是不成比例的。我看过“爱普”近几年的一些试题,就感觉科研投入明显不足,质量有待提高。
记者:近来,关于中国的“考托族”高分低能的批评很多。对此,您怎样看?
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涉及到一系列的学术问题,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托福”于1964年开考。当时,在语言能力测试领域中还没有“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y)”这一概念,还基本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天下。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托福”考试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交际能力”概念70年代才提出,80年代以后才逐渐引起重视。
ETS早已注意到“托福”的这种局限性。1993年,ETS启动了一个重大的研究计划,称为“托福2000”。在关于这个计划的启动说明中明确提出要将原来基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托福”重建为基于交际能力的新考试,明确提出新“托福”不仅应包括听、读能力,而且需要包括说、写能力。当时之所以将这个研究计划称为“托福2000”,是准备在2000年推出新的“托福”。由于语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语言研究的艰巨性,至今“新托福”仍未面世。
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ETS已经基本完成了把原来使用纸笔的、团体性的“托福”转变为计算机化的、个性化的“托福”,为“新托福”的出台打下了一个重要基础。在中国“应试文化”的打击下,“托福”确实暴露了一些明显的弱点,也确实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伴随“托福”的计算机化,“高分低能”的问题已经得到一定改变。随着包括口语考试的“新托福”的推出,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