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中外合作办学将进入提高“外方”质量阶段
2002-09-26    记者 刘万永

字体大小:

  北京9月25日电

  热热闹闹的国际高等教育展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很多内行的家长经常感叹:为什么来的尽是些国外的三四流大学。不仅是教育展,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也存在这种状况。为此,教育部国际教育合作司司长助理关键,向国外10多所著名大学发出热情邀请:中国正在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希望更多国外一流大学进入中国合作办学。

  今天是2002国际教育合作周开幕的第一天,9月25日到27日,会议专门举行为期3天的“中美教育合作研讨会”。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成了今天与会者关注的热点。

  “1993年到1995年,北京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批准和管理部门五花八门,办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北京是国内较早出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城市,1993年诞生了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回忆几年的发展历程,北京市教委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丁红宇说,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6年北京市教委出台《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审批程序的若干规定》后,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步入正轨。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年检力度,在办学标准、申报材料等方面严格管理,逐步解决中外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1家。应该说,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产物,中外合作办学补充了我国教育的不足,满足了受教育者接受国外教育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使国内普通高校持续扩招,也难以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专家说,以现在每年10万人出国留学的趋势看,国内教育机会仍显不足。虽然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达657家,但潜力巨大。

  但与此同时,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合作办学初期,国外三流四流的大学创先进入中国,国内一些办学机构不分对方水平如何,拉来“洋校”就挣钱。“野鸡大学”、“骗子学校”一度成为某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代名词。“我们希望好大学能够以积极的态势进入中国。”关键对台下十几所美国大学及教育研究机构代表发出邀请。“现在美国三流四流的学校很积极,相反,处于前列的大学还在观望。”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通过中外教育的“嫁接”,促进国内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因此,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了提高“外方”质量的阶段。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教育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具体来说包括跨境交付,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境外消费,如出国留学、来华留学;商业存在,如中外合作办学;自然人的流动,如国外师资的进入。关键说:“在这四方面,最具延伸性的就是中外合作办学,政府也一直在鼓励中外合作办学。”

  谈到酝酿已久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关键表示“很快就要发布”。今后,政府将在两个方面鼓励中外合作办学,一是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二是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办学。丁红宇也透露说,即将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可能允许办学机构盈利,在按相关法律交税后,办学机构可以得到相应回报,相信这会大大刺激国外合作办学的积极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上海高校竞相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领域
· 获准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河北师大等7所高校获准与国外合作办学
· 授予国外学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学位的合作办学项目名单
· 2002年度第一批核准授予国外学位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学位的合作办学项目名单
· 合作办学学校名单
· 江苏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优惠政策
· 中澳合作办学培养外向型旅游人才
· 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中国大学首次登陆欧洲招收留学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