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0月7日电(记者田文生)从本学期开始,重庆工商大学在全国率先给所有新生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
2001年,重庆工商大学开始为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进行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的尝试,受到银行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0年,该校111名学生申请到了总额为102.8万元的助学贷款;2001年,建立信用档案后,272名学生申请到了268.5万元助学贷款,贷款学生和贷款金额增长幅度都超过150%。据负责此项工作的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苟朝莉称,自从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以后,银行提供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大为增加,基本上能满足经学校考查后认定为需要贷款的所有贫困学生的贷款要求。
苟朝莉表示,为了使信用档案更具有专业性,该校与独立第三方——专业信用评估与信用管理机构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重庆工商大学个人信用信息登记表》。在这份表格中,除了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和直系亲属或监护人的相关情况外,还记录着学生借款、还款情况并可随时更新;学校将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将学生的每次还款期限到来时的还款情况及时反映在《登记表》上;此外,相关的信用管理还包括对学生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报告等内容。学校认为,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设能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和调查成本,推动助学贷款的发展。在学生毕业时,这份信用档案将和其他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
学生们普遍认为,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有助于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一名办理过助学贷款的刚入学的女生认为,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意义上的信用贷款,如果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缺乏信用意识恶意逃债,势必对以后的助学贷款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可能挫伤银行的积极性,进而导致以后的贫困学子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被迫辍学。
有专家指出,为大学生构建个人信用数据库,是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信用教育,因为大学生的观念可能辐射到周围的很多人。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需要同时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这样才能既惩戒失信者、震慑失信行为,同时也有助于真正保护守信者。
|